古墓中出现一盒磁带,专家拿起来一看差点暴怒
对于考古人员来说,在古墓中最怕的就是见到现代物品。古墓中出现现代物品不是一个好现象,这并不是什么古人穿越,而是代表着有现代人光顾古墓。毫无疑问,能够比考古专家先进入古墓的,也只有那些胆大包天的盗墓贼,而被盗墓贼光顾过的古墓,基本上就不可能留下太多有价值的文物了。

田庄古墓是一个大型古墓,考古专家一开始认为可能是安禄山的陵墓,后来经过一系列研究之后发现,这个古墓的主人其实是唐朝时期的节度使李庆臣。作为雄踞一方的节度使,李庆臣的陵墓中必然有着数不清的宝藏,然而在盗墓贼光顾之后,考古专家们只收获了几尊汉白玉造像和陶瓷制品。占地将近700平方米的古墓,就只剩下了这几样比较有价值的文物。
而且考古专家们还发现,盗墓贼遗留在墓中的磁带是一盘上个世纪所用的英语磁带。由此看来,这个盗墓贼必然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的真实身份极有可能是某个学者或者老师。因为古墓被盗的时间太过于久远,专家们也只能根据蛛丝马迹略作推测,这个盗墓贼的真实身份恐怕也是没人知道了。
对于考古人员来说,田庄古墓被盗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被盗走的文物恐怕再也无法寻回了。其实,考古人员早就知道田庄附近有着一个巨大的古墓,但是因为古墓并没有遭到破坏,所以考古专家们一直没有对古墓进行挖掘。等到古墓被盗之后,就一切都晚了。而且,因为盗墓贼的手段比较隐蔽,往往需要等到若干年之后才有人发现古墓被盗,这个时候再去保护文物就更加来不及了。
记得前段时间,还有很多人对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同学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一事感到遗憾,认为去学考古完全是浪费人生。实际上,考古是一项十分神圣的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而且,考古其实也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不但要长期在荒郊野外工作,还经常在气味熏人的泥土中翻找文物,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力才能坚持下来。而考古人员所找到的文物,都是送进博物馆供人们参观的,让人们能够领略到古代先民的勤劳和智慧。如此有意义的一份工作,为何总有人将其和盗墓混为一谈呢?这样的想法真不应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toutiao@em.eastday.com
今日热点
-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吉祥亭下万千枝——蔡襄与北宋杭州的牡丹欣赏
来源:杭州网
-
马来西亚李氏宗亲赴龙岩上杭寻根谒祖
来源:东南网
-
500年独创殷商青铜时代 悉数伟大的商文明
来源:大河网
-
与世界绝交的人——董欣宾书画精品欣赏展在北京虞·空间开幕
来源:北青网
-
纪念张择端诞辰940周年清明上河图特展亮相张择端故乡潍坊
来源:大众网
-
泰州兴化:百舸争流逐春潮千年会船续乡魂
来源:中国江苏网
-
长春人民广场西侧,有座“神秘”的建筑
来源:中国吉林网
-
鸭大线:白山黑水间的历史动脉
来源:中国吉林网
-
俯仰间 水墨气韵自然流露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一图读懂丨王伯祥为什么让百姓念念不忘
来源:大众网
-
诗“画”潍坊|(4)《题十笏园》——康有为
来源:大众网
-
跟着演唱会游潍坊丨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等你赴约!
来源:大众网
-
一音禅师诗书画印箫融合的破界与重构
来源:北青网
-
追思先烈 寄情清明 东明县沙窝镇开展2025年“我们的节日・清明”宣讲活动
来源:大众网
-
一卷英烈谱,一脉忠义传
来源:大众网
-
《谈判》:折冲樽俎固疆界
来源:中国吉林网
-
陕西宝鸡:恭祭华夏始祖 弘扬民族精神
来源:海外网
-
年轻人为古人扫墓:“历史奔现”背后的“精神寻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来源:大河网
-
书存金石气 艺游翰墨间——评高建书法篆刻艺术
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