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一遇”的清明养生局别错过 这样做顺应春气,调养身心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健康 频道  >  正文

“六十年一遇”的清明养生局别错过 这样做顺应春气,调养身心

昨日是清明,你知道吗?今年的清明极为特殊,是60年才一遇的“三月闰月双春清明”,而且气候变幻莫测,堪称养生的关键转折点。

不少人都好奇,怎样在这个特别的节气中调养身心,收获强健体魄,远离疾病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冰,带着满满的干货,为大家讲透清明时节养生要点,让您的生活更健康。

春捂有讲究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犹如“过山车”。此时不宜过早脱掉棉衣,否则身体难以适应,抵抗力随之下降,病邪便会趁虚而入,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春捂”正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求,助力更好地保护身体阳气。阳气固密,即便有贼风邪气,也难以侵害人体。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疾病缠上身。”清明节前后,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显著。大家不妨采用“洋葱穿衣法”,就像洋葱一样一层层穿搭衣物,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和身体需求,穿脱自如,更容易适应冷热变化。

运动要适度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机,踏青可令阳气升发。不过,运动要注意方式方法。建议选择温和运动,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要充分考量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切不可逞强登山。

另外,春天各种花粉在空气中肆意漂浮,易过敏人群吸入后可能会引发过敏性疾病。所以易过敏人群出行时务必做好防护,记得佩戴口罩。

中医认为,过度运动易使阳气外泄太过,损伤正气。春季运动应秉持适度原则,挑选节奏相对舒缓的项目,循序渐进,助力阳气有序升发,不宜过度追求高强度,慢跑、爬山、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巧安排

中医学主张“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宜多吃“养肝健脾”的食物,饮食以清补为主,例如荠菜、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而且清明时节往往多雨,在饮食上应注意选择温胃祛湿的食物,像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

清明时节养肝护肝是防病的关键。肝火旺及脾胃虚弱者宜“省酸增甘”,少吃酸味食物,多吃性味甘甜的食物,来平抑肝火。多吃绿色蔬菜也大有裨益,绿色食物有助于肝气的畅通,提升肝脏的解毒功能,比如菠菜、茼蒿、西兰花、豆芽、海带等。此外,平心静气,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肝脏保健同样不可或缺。

起居需顺时

清明时节,人常感觉春困。想要解决春困,首先要保证睡眠,做到夜卧早起。还可以试试搓脸,早晨睁开眼睛后,先用双手中指同时揉搓鼻孔旁的“迎香穴”数次,接着上行搓到额部,再向两侧分开,沿两颊下行搓到颊尖汇合,反复搓脸10次,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醒脑作用。茶饮方面,适当喝一些玫瑰花茶或者菊花枸杞茶,能疏肝明目,缓解疲劳。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