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医 | 您希望如何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刘家碧
编辑 | 袁月
在中国文化中,善终被视为理想状态,意味着离世时无痛苦、有尊严。如今,善终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去年10月,《2024中国居民善终质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采访了三千多人,深入分析了中国善终质量现状,探讨了善终在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独特意义。近日,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程明明向媒体介绍了这一研究。
程明明介绍,死亡质量是非常多维且个性化的概念,死亡质量评价受医学、个人、社会和文化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团队从逝者家属、医护、社工等多个社会群体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影响医疗情景下患者临终和家属善终体验的关键因素,从而进一步探讨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如何构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善终体系。
《报告》指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安宁疗护的过程中,家属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在中国推行安宁疗护,和西方有一定文化差异。在中国的情境下,护理要以患者为中心,而沟通需要以家属为中心。
另外,为提升善终质量,医护、社工需要提升安宁疗护的专业化程度,需要给患者传递更多人文关怀。而现阶段推动安宁疗护,需要同步推动死亡教育,普及并且让更多人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
同时,社区也需要形成安宁疗护支持体系。目前,在个人生命的最后阶段,社区支持相对缺乏。根据调查,很多人希望在家里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然而,生命终末期的很多症状没办法在家里得到缓解。如果社区能够提供支持,老人就可以在离家最近的社区走过最后一程。并且,社区不仅仅需要承担医疗功能,还需要有养老院,实现“医养结合”。如何联动各个环节,形成安宁疗护支持体系,提高善终质量,也是未来要研究的课题。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善终质量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提高临终患者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和满足其心理需求方面。要实现善终,不仅需要改善医疗服务和技术支持,还需要改变社会观念,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开放沟通,并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心理支持。
程明明最后介绍了《报告》中提升死亡质量、促进善终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安宁疗护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增强社会宣传等。《报告》建议从国家、机构、社区和个人层面出发,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推动死亡教育,提高安宁疗护质量,为传统孝道观念增添新的时代内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
来源:北青网
-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陈敏剑主任:心脑血管病最怕剧烈变温?中医祖方助你化瘀护心
来源:北青网
-
“财米油盐”|当体重管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你get了吗?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郑俊峰介绍中医调理慢性盆腔炎
来源:北青网
-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雁峰:中医治未病——孕期保健
来源:北青网
-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滕秀香谈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帮忙,轻松度过“多事之秋”
来源:北青网
-
春天眼痒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 切勿频繁揉按 可以冷敷缓解
来源:杭州网
-
合肥众好胃肠医院:混合痔的病理机制与临床危害
来源:鲁网
-
家恩德运医院妇科主任提醒:月经紊乱的“真凶”是这个
来源:鲁网
-
不用泻药照样疏通“下水道”长期便秘或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几率
来源:杭州网
-
运动汇丨大体重人群运动减重推荐“三要”“三不要”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发生低血糖时 首选食物是什么?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孩子打呼噜、腺样体肥大?可能是EB病毒在作怪!妈妈别急着手术
来源:杭州网
-
知名游戏博主因尿毒症去世 这三项指标要关注
来源:杭州网
-
减脂不减味 营养又平价 浙江高校刮起“减脂餐”风潮
来源:杭州网
-
断崖式降温来袭!专家提醒:这份中西医结合健康提示请收好
来源:中国江苏网
-
天花板级手术帮助乳腺癌患者实现“两全其美” 江苏省肿瘤医院成功完成首例DIEP手术
来源:中国江苏网
-
衡阳北大泌尿医院:坚守诚信医疗,服务至上的宗旨
来源:鲁网
-
刷手机到凌晨!“蓝光依赖”正“偷走”你的睡眠健康
来源:鲁网
-
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温针灸开展诊疗
来源:鲁网
-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马红薇主任:乳腺结节谨防“癌变”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