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 合作产出一批优秀项目成果
本文转自:贵阳日报
本报讯 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分析系统、先进传感器开发……这些研究成果均来自位于高新区的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部分成果已落地转化。这是记者7月1日在高新区举办的清华大学2021级大数据研究生专业实践优秀项目成果汇报会上获悉的。
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于2019年2月,采用“2+1+N”的人才培养模式(“2”即清华大学本部导师和贵州实践基地的双导师制;“1”即一个学生;“N”即在贵州企业开展的实践项目及课题研究),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聚集创新资源及要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参与35家企业产学研融合项目(课题)研究180余个,解决关键技术问题48个,联合培养项目产生的科研成果被迅速应用在企业生产中。
2021年,清华大学共有31名大数据研究生在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专业实践课程,跟随辖区12家企业的13位导师开展课题研究,涉及交通、医疗等领域,与本土企业背景、需求紧密结合,研究方向多样化。随着这批研究生结束专业实践课程,高新区举办成果汇报会,展现清华学子在贵阳学习实践中获取的优秀成果。
其中,该基地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分析系统、面向“双碳”目标绿色生产的铝冶炼工艺决策与控制一体化优化软件。目前,该系统和软件正在多个项目中进行试验完善,预计启用后每年可产生超过2000万元的合同收入。此外,还开发了先进传感器、搭建了铝工业大数据融合平台等,预计每年可产生1000万元以上的合同收入。
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建成以来,不仅取得大量科技成果,还培养出171名具有实践经验的清华大学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为让更多人才留筑发展,高新区联合市人社局通过专场招聘会、“留人才”主题班会、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等举措建立“留人才”机制,并联合省大数据局,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推广贵州省重点人才“蓄水池”政策,全力做好清华研究生留筑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