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普高招生,不失为缓解家长焦虑的良方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强调将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普职分流焦虑问题。”(详见本报今日03版)
只有50%的孩子能上高中,其他孩子全部分流去职高技校,中考普职分流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民生话题。很多人口增幅较大的城市,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普高招生人数却多年不变,中考分数线随之不断提高。
对于普职分流的意义,从理性上讲,很多人其实都能理解。上中职学校好好学一门有用的技术,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一样能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但在情感上讲,当自己家的孩子成为被分流的对象,家长们无不为此感到焦虑。尤其是,同样的试卷同样的分数,有的地方有高中上,有的地方却没有,更增加了家长们的焦虑感。
应该承认,社会上对于中职教育的偏见与歧视依然存在。上中职学校,甚至会被某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直接打上“无前途”的标签。很多家长,依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普高教育,高考之后再去选择将来的就业发展方向。而且,初中的学霸可能会在高中跌落神坛,高中也有大把所谓差生能够实现逆袭,类似故事并不少见。
此番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明确提出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增加学位供给,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无疑会受到公众的拊掌点赞。去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原法中的“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改为“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从“教育分流”到“协调发展”的表述,说明群众对普职分流的焦虑已被充分关注到。
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是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应该进一步做大,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应该根据当地生源情况灵活制定,保持每年录取比例相对稳定,让更多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基础教育。
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把更多选择的机会交给学生和家长。当更多学生都有机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自然会大幅减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也将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