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宠不坏一个小婴儿

前两天有一个让人痛心的事情,我想很多朋友都在微信群或者微博听说了:
一个三个多月的宝宝去世了......
去世前她独自在房间里,睡着后因翻身醒来趴在床上哭着挣扎,而妈妈在门外看着监控担心着急,却没有及时安抚孩子或者调整睡姿,大半小时后进屋才发现孩子已经死亡......
妈妈之所以没有及时帮助宝宝调整睡姿,是因为加入某个付费睡眠“引导”课程,课程结束后,仍可在讨论群交流宝宝的睡眠问题。
事件发生的当下,妈妈正是在群里询问孩子翻身趴着是否需要干预,群里其他人鼓励她让宝宝“解锁趴睡”,而“解锁趴睡”需要大人不去干扰宝宝,让宝宝自己在那里挣扎学习…...
这个事件让我这两天心里都硌得慌,气愤难受和心疼都搅在一起,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
这个悲剧事件背后涉及太多的问题:
妈妈为什么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只能听从群里的“指导”?
睡眠“引导”机构是否有正规资质?
指导家长睡眠调整的人,经过了什么样的相关教育?
所采用睡眠调整方法依据是什么?如何衡量安全性?如何去追究法律责任?……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希望可以知道,但同时我们也迫切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作为父母,我们怎么避免自己被错误的信息误导呢,在此我想唠叨几个基础问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1.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切忌走极端,一刀切的进行横向比较。
有人说“每个孩子在生命最初都是一张白纸,关键是看父母给他涂上什么颜色”——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孩子出生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气质特征的,他们的活跃度兴奋度的高低、对新刺激新环境是回避还是趋向、适应变化的快慢、节律性建立的早晚、情绪的激烈强度的高低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今日热点

来源:爸妈亲子园
为了成绩限制孩子玩?心理学:只会学习不会玩,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来源:萌娃嗨翻天
孩子因有难以启齿的问题而不愿沟通
来源:编号246
这些降低孩子免疫力的行为,很多家长都在做,赶紧停下来
来源:长夏爱看剧
一岁娃娃却体重超40斤,能吃到家长都供不起,偏爱要在健康基础上
来源:丽宝的妈咪
"小时候长得美,为什么长大会变丑",这些问题,家长别忽视
来源:Angelia妈咪TB
吃饭有这几种习惯的孩子,大多长大没出息,家长别忽视
来源:英杰说
在家上网课费眼睛?小黑老师带孩子一个小时玩转魔方,缓解疲劳
来源:超级宝妈
孩子不愿分享?家长可活用“登门坎效应”,“骗”孩子接受分享
来源:刘万娥聊育儿
孩子偷偷喝一口,经过2个小时抢救才保住生命,夏天这种东西必备
来源:好妈妈爱宝宝
辟谣,宝宝不爬就走更聪明?爬行好处多,医生建议爬足500小时
来源:菁妈育儿
这3类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长大多半都“没用”家长别不在意
来源:由由妈
小时候孩子有"遭人嫌"的行为,长大后更受欢迎,家长赶紧看看
来源:吉丽教你减脂
进入3月,家里别管谁带娃,谨记“3少3多”,养脾胃,娃少生病
来源:春龙和宝宝
宝宝夜奶频繁是否要纠正?
来源:国际母乳会-中国-LLL
家里有男孩,这几句话父母要少说,不然孩子难有出息!
来源:麻麻爱宝宝
一生气就骂粗话,摔东西,当孩子有极端情绪,要用"避雷针效应"
来源:斑马妈妈
孩子的“懒惰”,是被家长的打击出来的,如何维护孩子“积极性”
来源:麻麻爱宝宝
睡眠不足9小时,影响的不止是娃的智力,你还在"纵容"他熬夜?
来源:福娃谈育儿TB
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准备好了再当父母
来源:育儿小能手
宝宝大便颜色有几种?3种颜色为不正常,家长要多留心
来源:搜狐新闻
原创 看望产妇和新生儿,这4句话不要随便说,容易遭人讨厌
来源:两口育儿
孩子出现厌奶期,你对厌奶了解多少?几个方法帮你缓解
来源:陶陶妈带娃记
为什么有些家长喜欢帮孩子做决定,从小培养妈宝男,这样做好吗?
来源:悠悠悠然宝贝
原创 疫情期间,您家孩子在家里上网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吗?
来源:群美育儿
传统说法:宝宝哭了不能抱,这方法对吗?专家直言:傻透了
来源:每天三分钟小视频
生孩子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别酸,这三大优势只有经历过的人知道
来源:儿科鲍秀兰
原创 宝宝呛奶以后千万别竖抱!来看看正确的预防及急救方法
来源:好孕妈妈母婴
“咱家没钱,买不起”父母对孩子的每一次哭穷,都是在毒害孩子
来源:豆宝麻麻TB
胎儿大脑发育离不开这些营养素的!
来源:点点想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