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惟庸和刘伯温什么仇什么怨?刘伯温已经归隐,为何还要害死他?
原标题:胡惟庸和刘伯温什么仇什么怨?刘伯温已经归隐,为何还要害死他?
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说的是我国古代两位著名的谋士诸葛亮、刘伯温。
和诸葛亮相比,刘伯温可能知名度和传奇事迹更少一些,但却帮助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大业,从这一点上出发,可以说他是取得了比诸葛亮更高的成就。难能可贵的是,智略过人的刘伯温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在明朝建立不久后便辞官归隐,闲居家乡。

然而,尽管刘伯温主动放弃名利,整天只喝酒下棋,从不提到自己当年的功劳,却还是没能避免被加害的命运。洪武八年(1375)三月,刘伯温因感染风寒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而实际上,真正导致他去世的很可能是胡惟庸探病时让御医开的药。那么,当时刘伯温明明已经辞官归隐,为何胡惟庸却还是要执意将其害死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明史》当中对此事的记载,书中写道:"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也就是说,刘伯温在担任御史中丞时曾经指出过胡惟庸的缺点,而这点在书中另一处也有所体现。
当时,朱元璋想要新立丞相,便询问刘伯温是否能够重用胡惟庸,对此,后者回答:"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此话的意思是说,丞相就如同驾车的马,而如果让胡惟庸来担任这一角色,他可能会害得马车倾覆。

交代完此事,刘伯温便回到家乡闲居,数年后,朱元璋听说他感染风寒,于是派胡惟庸带着御医一起前去探视。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胡惟庸得以暗中给刘伯温下毒,加速他的离世。对于刘伯温死后胡惟庸的心理状态,史书形容是"益无所忌"。也就是说,刘伯温在世时胡惟庸虽然已经开始嚣张跋扈,却还是心存不安的,这可能一方面是担心刘伯温继续向朱元璋指出自己的毛病,甚至揭露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担心朱元璋会在自己犯错时果断召回刘伯温取代自己。
今日热点
来源:疯狂说文史
原创 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为何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来源:魏青衣
刘伯温被胡惟庸毒死,去世前对儿子说了14个字,百年后全部应验
来源:存在与逻辑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为何只被封为末等伯爵
来源:薛白袍
朱元璋追杀刘伯温,看到孔明庙中的羊皮卷,为何停止追杀马上建庙
来源:大熊闻三方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其实根本不是胡惟庸谋反,而是另有原因
来源:山川文社
朱元璋想要杀刘伯温,刘伯温却用一个字保住了命,这是怎么回事?
来源: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刘基戏弄朱元璋,出上联:万岁万岁,万万岁,老朱机智回答
来源:稗官野读
这些人太冤!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最后却被纷纷赐死!
来源:拾物志
刘伯温未听母亲劝阻执意出山,死于的不是毒药,而是忽视的四个字
来源:史学课堂
放鞭炮嘲笑刘伯温出殡的人后来朱元璋怎么处理的?
来源:路之意
一名臣能力堪比诸葛亮,因一句话得罪了胡惟庸,最终家破人亡
来源:往事知情人
朱元璋为何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如今真相揭开,简直让人细思极恐
来源:原始人侃历史
朱元璋请众臣吃饭,刘伯温看到菜后吓出冷汗,直呼:我们必死无疑
来源:到底几个欧
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了,胡惟庸和他又无矛盾,为何却要暗害他
来源:张生全精彩历史
老人说“两腮无肉不可交”,后半句同样经典,民间的识人智慧
来源:古今三千事
“八嘎呀路”到底是什么意思?翻译成汉语,才明白杀伤力有多大
来源:经史合参
386旅开辟的这个军区,走出了三个纵队,司令员都是谁
来源:文史茶馆2018
犯人将被杀头,皇帝问:你祖宗是谁?死囚回答后,皇帝:无罪释放
来源:搜狐新闻
四川发现一块石碑,揭开张飞的真面目,学者:颠覆了传统认知
来源:耐耐人寻味人寻味
这位国军名将被俘后,没有入狱,还受到了我军热情接待
来源:历史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