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 | AI能帮助作家艺术家实现个性创作吗?

AI警醒我们,艺术创作要更有人情味和手艺味
谌宏微肯定Al图像生成的卓越能力,它甚至挑战了艺术家传统的创作方式和创造成果。对他来说,他觉得这种挑战是一种激励和警醒。“我的艺术创作要更有人情味和手艺味,更要有画味和写意精神,更注重材质、肌理、笔意、即兴、直觉、生发等,这是我追求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的目的。”
谌宏微说这种目的是Al制作的图像无法实现的,冰冷的Al电子图像,永远无法替代优秀画家亲手绘制的有温度的艺术作品。照相机发明并广泛运用时,艺术界一片叹息,以为美术界的末日已经到来。100多年过去了,照相机不但没取代画家,美术界反倒出现了一批如雷贯耳响彻星空的画家。
冉正万举例说,阿尔法狗完全可以把第一流棋手打败,但人类不可能因此放弃围棋。奔跑速度和百米选手相当的机器人已经问世,人以最快速度跑完一百米后速度会下降,会气喘吁吁,机器人可以一直跑下去,而且不会累。奥运会百米赛跑,会因为机器人的出现就不举办了吗?他认为,人永远和人比,不和机器比。
“写作也一样,DeepSeek有可能比人写得好,在结构和故事的完整性上,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在这方面取得了碾压式胜利。但人是写给人读的,对DeepSeek写作一时新鲜,终将不忍卒读。”冉正万承认,DeepSeek让他感觉到写作的压力,最初的恐慌过去后,如今已经镇定下来。压力之下,他觉得必须更加努力,调动一切要素好好写作,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南鸥曾用DeepSeek和豆包尝试创作诗歌《新年越来越旧》《立春,或停在断崖的风》,尽管提示词独特、精细,但基于大模型逻辑,他总感觉在语言上高频词很多,都是用旧的俗词和套话,且意象之间空间关系隔膜丛生,语感气息不畅,词语生硬,大有拼凑之嫌,没有人的情思所释放出来思考与情感,就像娇艳的塑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