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AI让历史名人“活”在当下,谨防“爆改”变“乱改”

尽管整个过程步骤比较简单,但十分考验创作者对于AI工具的综合运用,创作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AI语音合成、虚拟形象生成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创作者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制作此类内容。通过AI换脸、语音克隆等技术,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声音得以“复活”,甚至能根据网友的提问实时生成回应。

“爆改”不是乱改

“AI复活名人”系列短视频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不过也需要注意,一些符合历史人物人生履历、思想言论、性格特点的AI创作,可以给观众带来有益的启发,如果胡编乱造、肆意拼接,可能给那些不太了解真实历史的网友造成误导。

此外,许多历史人物的画像、雕塑属于公共文化遗产,但AI生成的形象如果涉及商业用途是否构成侵权?视频内容过度恶搞,是否会影响历史人物的严肃形象?AI可以模仿历史人物的语言风格,但其回答的内容是否符合史实?怎样在技术伦理与学术逻辑之间找到平衡?从“看个热闹”到“探个门道”的转向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在AI生成内容的保护上暂无明确规定,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也仍然存在争议。不过,日前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中指出,“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隐式标识包含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或者编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鼓励服务提供者在生成合成内容中添加数字水印等形式的隐式标识。”提醒创作者在使用AI技术时,需要明确技术应用的边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戏说不是胡说,“爆改”不是乱改,敬重历史是创作底线。“AI复活名人”的走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全新解读方式,也展现了AI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然而,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其法律、伦理边界,避免过度娱乐化导致的文化失真。

2025 03/26 19:10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AI让历史名人“活”在当下,谨防“爆改”变“乱改”

(3/4)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