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脑短剧”为啥火了
《家里家外》的成功并非偶然,凭借演员精湛的演技、紧凑合理的剧情、贴合大众的审美以及较高的制作品质,成功 “逆袭”,被网友誉为目前短剧界的NO.1(第一名)。全剧共79集,每集时长约两分多钟,总时长相当于4集电视剧,不到3个小时,却能凭借友谊牌护手霜、雪花膏、电视机票、海鸥牌手表、女排照片等充满年代感的元素,将怀旧氛围营造得恰到好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元素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让观众深深着迷。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那个年代,冰箱、电视机是稀罕物件,可人与人之间真诚温暖的情感,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当下,微短剧已成为热门文化产品。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达到504亿元,成为推动我国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微短剧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里家外》被不少观众封为短剧中的 “天花板”,无疑为短剧市场带来了新的突破与思考。
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微短剧要“爽”而有度)》,明确指出微短剧创作要“接地气”,不能悬浮,要回归生活、回归艺术本身,并给出三点具体提示——
一是“爽”不是微短剧的代名词,微短剧创作不能一味求爽。切忌沉沦于“怼”“打脸”等泄愤式表达、“全能正派”“极端反派”等人物设定,应当在关注人民群众需求、体现现实关怀的同时,坚持基本常识、坚守主流价值,传播主流文化,带给受众美好与希望。
二是“穿越”“重生”不等同于艺术想象,微短剧创作不能百无禁忌。切忌沉迷于恣意编织和过度娱乐化表达,应当在鼓励创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满足受众好奇与期待的同时,坚守创作的生活逻辑、法治逻辑、历史逻辑、科学逻辑,观照现实,关注时代精神,给人以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