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被倩女幽魂撞上的那个晚上

聂小倩与宁采臣
我看港片最密集的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什邡发电厂上班的日子。
那时,我身处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山沟,大把空闲时间无处消磨。当地村民李莽子瞅准商机,开起录像茶馆。他每天让妹妹坐班车到县城租最新的录像带,接上巨大的劣质音箱,声音尖利且炸裂,就这样把远方的世界带到我们眼前。透过那25英寸的窗口,我们看到了色彩绚丽的新世界。尽管这些影像因录像带的反复使用变得斑驳甚至残破,但足以激发我那颗蠢蠢欲动、渴望飞翔的心。我之后几十年的奔波与流浪,或许都与此有关。
在朱家桥村那家简陋的小茶馆里,我比大城市晚几步,看了许多港台影视作品。既有义薄云天的《英雄本色》,又有刀光剑影的《新龙门客栈》;既有悱恻缠绵的《甜蜜蜜》,也有古灵精怪的《最佳拍档》。港片里但凡能叫得出名字的,一天两到三部,七年时间里,我几乎看了个遍。好片看了不少,烂片看得更多,以至于后来我在电视台做排片工作时,仅凭片名、导演及主演,就能分辨出片子的质量。
就像在远离大海的地方回忆一滴海水,许多记忆都只能涣散成一团笼统的印象。几十年后,我对于多数港片的观影感受都混沌成了一片恍惚记忆,能保持鲜活细节的并不多。然而,在这 “不多” 之中,却还是有许多例外,比如前文所述的几部,以及《倩女幽魂》。我至今记得当年看到这部片子时的诸多细节,无论是片子内的情节,还是片子外的场景,随着岁月的流逝反而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