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文汇艺评】当都市偶像剧只剩下匮乏的爱情想象力

作为一种已经成熟的类型剧,现偶具有公式化的创作框架、叙事模式和表现特征。多年的观剧经验已经让观众在观看这些剧时可以迅速确定剧中的叙事元素与情感模式——一见钟情、欢喜冤家、先婚后爱,亦或是青梅竹马、暗恋成真、破镜重圆、追妻火葬场。这些常见的剧情设定辅之以王子灰姑娘、双强、年下等人物关系,观众只需明确相应的数据库元素,就可以对故事完成脑补。在这种情况下,故事的细节不再重要,只要有了确定的标签,观众就可以忽略当中的叙事细节。

换言之,如今的观众对偶像剧的消费更像是一种数据库消费,他们可能不再在意具有完整世界观的“大故事”,只想看到喜爱的元素/标签组合在一起。

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微短剧显然将数据库消费做到了极致。在微短剧中,人物被扁平化为只有一个核心特质,情节中所有过渡、铺垫的内容都被删除,只剩下冲突和解决冲突的部分。尽管在一些人眼里,微短剧的这种“直给式”处理略显粗暴,缺乏艺术性,但对微短剧的受众而言,高潮之外的所有细节他们可以自行脑补,不存在也并不影响观看。

微短剧兴起后,长短剧之争一直是学界与业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从最终结果来看,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长剧因成本更低,可能更容易受到冲击。古装剧、仙侠剧可以通过增加在特效、造型、场景中的投入,来使得剧集制作更为精良,从而与短剧有所区别,吸引更多观众。比如年初口碑市场双收的《国色芳华》,号称投资三亿,自主设计上百个单体建筑,制作了1500多套服装,这样的投入在短剧中是不可能的。但不需要特效的现代剧,对制作成本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而当视觉差异不大时,节奏更快、“梗”更密集、元素更集中的短剧显然更容易吸引现偶爱好者。

陈旧的叙事与过家家般的爱情

除去微短剧带来的冲击,现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在被逐步放大。

正如前文所言,目前的剧集市场依然以小说改编剧为主力。一部小说从创作到被视为“IP”开发,再到拍摄、播出,往往会经历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周期,我们如今看到的一些剧可能源自写于多年前的小说。几年过去,当时的那一批读者可能已经长大,抑或有了新的偏好,对社会、对爱情也有了新的理解,所以即便是曾经喜欢过的故事、人物,如今已然失去了吸引力,再将这些内容搬至屏幕,只会让观众感到过时、陈旧,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审判与争议。

影视化过程中,制作团队需要对小说内容进行合理化改编。一方面是要对适合文字呈现却不适合影视化的内容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是要对原作中落后于当代话语的部分完成“改造”。但从很多剧集的呈现结果来看,制作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采用“偷懒”的方式,或者照搬原作内容,直接导致剧中出现极为突兀的台词与剧情;又或者选择“跟风”,盲目堆砌流行元素,流行虐恋时加冲突,流行甜宠时加工业糖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等到播出时,此前流行的风格已经“过气”。

2025 03/29 21:22 大叔谈娱乐 明珠号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文汇艺评】当都市偶像剧只剩下匮乏的爱情想象力

(2/5)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