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座核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厂落子南昌?知情人士回应
29日,联创光电向媒体证实了2030年建成聚变电站的说法,但表示公司不是该项目主导方,主要向项目提供高温超导材料。
近日,《中国核建-中核二三星火1号高温超导混合堆一期工程环境评价报告服务项目采购公告》在招标采购网站发布,也未明确项目的建设时间表。
一位了解项目细节的聚变领域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该项目仍处于前期阶段,以研究为主,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称西物院)参与了前期工作,但项目的后续商业化推进有不确定性。该人士称,纯聚变堆要实现大的Q值(聚变能量增益)难度很大,混合堆的能量增殖难度相对较低、聚变条件不像纯聚变堆那么严苛。
西物院官网显示,该院对实验聚变-裂变混合堆的设计研究可追溯至“九五”时期。
混合堆走向商业化电站的一大挑战来源于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尚无明确时间表,短期内预计不会放开审批。据澎湃新闻了解,各核电业主现阶段对于内陆核电还是以厂址保护、继续研究为主,内陆省份建商业核电站暂无可能性。
上述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称,实验电站和商业电站的厂址要求完全不同。在研究阶段,对厂址的要求相对少,若要进一步成为商业发电的项目,将面临极为严格复杂的选址和审批。
混合堆也面临多重技术瓶颈。仅在材料方面,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中子流(14.1MeV)对结构材料的损伤强度是裂变堆的100倍。相关资料显示,现有钨合金在1亿摄氏度环境下只能维持数百小时,而商业化电站要求20年免维护。俄罗斯DEMO混合堆项目因无法解决液态锂铅合金对反应堆壁的腐蚀,已暂停建设;美国NIF实验室至今未找到能承受Q值30工况的材料。此外,氚作为聚变燃料,年产量受限,混合堆的燃料循环难以为继。ITER官方报告明确指出,氚自持至少需要TBR≥1.3,目前技术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