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亏1.25亿元,卫龙净利仍破10亿元,CEO却换了

文|李振兴
卫龙美味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卫龙总营收达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21.3%。蔬菜制品收入首次超过调味面制品(辣条)成为第一大单品。值得注意的是,卫龙连续两年发布的具体销量情况也从报告中消失了。
报告期显示,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收入达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占总营收比重从43.5%提升至53.8%,首次超越辣条成为第一大品类。魔芋爽市场渗透率高达78%,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继辣条后的第二个超级单品。
调味面制品(辣条)收入26.67亿元,同比增长4.6%,通过“加量不加价”策略及爆麻爆辣口味升级(如麻辣麻辣、榴莲辣条)维持用户粘性。
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所得收入由2023年的2.04亿元增加12.2%至2.29亿元,占总收入3.6%,下滑0.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关停了卤蛋产品销售。
从渠道看,线下渠道合作经销商增至1879家,覆盖零食量贩、会员超市等新兴终端,线下收入55.62亿元,同比增长27.5%。
线上渠道的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驱动线上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38.1%,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11.2%。预计2027年电商渠道占比将达19.4%。
卫龙业绩的增长得益于规模效应的释放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2024年下半年魔芋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至47.2%,但全年整体毛利率仍维持在48.1%,同比微增0.5个百分点。
不过,卫龙淨利潤率由上年度的18.1%下降至本年度的17%。2024下半年,卫龙净利率为13.44%,同比下降3.58百分点,除毛利率影响外,主要系卫龙购买金融产品亏损约1.25亿,政府补助同比增加约3000万元。
此前,卫龙涨价一直备受质疑。
公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辣条)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5年内累计涨幅约为43.36%。
2023年,卫龙称淘汰了部分低价格带的产品。
不过,在2024年业绩报告中,卫龙并未此前一样披露2024年每千克产品的单价,和具体的销量情况。
2022年,卫龙的辣条和蔬菜制品销量均出现下滑。2023年,蔬菜制品恢复增长,但辣条销量下滑超过17%,但单价已经涨到了20.5元/千克。
对于销量,卫龙在公告中称,“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上年度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在本年度内销量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现IPO、业绩大涨的情况,卫龙调整了CEO。原CEO孙亦农卸任,刘福平作为卫龙创始人之一,成为新任CEO。
孙亦农于2021年加入卫龙,主导了卫龙上市及渠道改革,推动辣条市占率提升至28%。其任内营收从2021年的48.7亿元增至2024年的62.66亿元,净利润翻倍。
对于此次卸任,卫龙方面称主因“个人事务及其他业务安排”。
不过,更深层或与战略重心转移相关,卫龙从渠道扩张转向品类创新与全球化布局,职业经理人阶段性使命完成。
刘福平为卫龙创始人之一,拥有24年休闲食品行业经验,曾主导供应链建设与产能扩张(如魔芋产能利用率达96.3%)。其回归或出于强化家族控制权。
据了解,刘氏家族通过信托架构持股80.99%,刘福平接任可减少外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利益的潜在冲突,提升决策效率。2025年卫龙需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如魔芋价格波动)、线上渠道竞争加剧及海外市场拓展压力。刘福平在供应链与成本管控上的经验更具优势。
分析师认为,创始人回归将增强投资者信心,尤其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家族治理模式更利于长期战略执行。
- 相关推荐
-
东 东方资讯银保频道
因贷款“三查”不尽职,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被罚款260万元
-
瘦 瘦子财经
云南白药去年归属净利提高16.02%至47.49亿元,将开发口腔非牙膏产品,有序拓展皮肤管理
-
澎 澎湃新闻
东方红资管总经理张峰因个人原因离任,董事长杨斌代为履职
-
大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东营垦利石大胜华新材料公司瞒报事故被通报
-
瘦 瘦子财经
年报观察|敏捷定制与P+OEPC模式:中电光谷的现金流密码
-
瘦 瘦子财经
V观财报|东兴证券全年净利增近九成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下滑56.37%
-
瘦 瘦子财经
赛力斯(601127.SH):正确看待短期波动,把握长期向好大势
-
瘦 瘦子财经
公司热点|信披不准确不及时!鸿博股份及相关责任人遭警示,业绩预亏超2亿
-
瘦 瘦子财经
剑指百亿,《哪吒2》有望成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
澎 澎湃新闻
美团发布内部邮件:高级副总裁张川5月起转任顾问,聚焦战略...
-
瘦 瘦子财经
聚焦高质量发展!看园区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