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合肥永辉超市接连闭店 专家分析

张明认为,亏损和调改成本对闭店决策产生了主要影响。“持续的亏损使得企业需要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成本支出。”张明表示,从永辉的财务状况来看,2021至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约100亿元,2024年预计亏损14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货币资金大幅下滑,现金流压力巨大。

记者梳理发现,合肥永辉超市多家门店已按胖东来模式自主调改并重新对外营业。“永辉的‘胖东来模式’能否解决根本问题尚不确定。”张明认为,“胖东来模式”强调服务和品质,但要成功复制并应用于永辉,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文化、管理、供应链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只是简单模仿,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深度改革和创新。

张明表示,传统大卖场模式在合肥乃至全国面临着诸多结构性挑战。首先,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购物更加便捷,线上购物逐渐成为主流,对线下大卖场的客流量造成分流。其次,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大卖场的同质化商品难以满足。再者,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运营成本。“从永辉的情况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跟上消费升级的节奏,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商品结构,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被新兴业态抢占。”

张明提出,零售行业的转型方向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强化线上线下融合、注重商品差异化、优化服务体验等方面。如盒马鲜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新鲜、即时配送的生鲜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和品质的需求。山姆会员店则以会员制为核心,提供精选的高品质商品,营造出独特的购物体验。“它们的成功在于精准定位目标客户,通过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打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张明坦言,未来,零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张亚丽

编辑 许大鹏

2025 04/01 21:31 大皖新闻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合肥永辉超市接连闭店 专家分析

(3/4)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