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生命的托举,一场3小时的生死救援

江南时报讯 “今天我们把孩子也带过来了,让他看看拼尽全力抢救他的叔叔阿姨,谢谢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经过抢救康复的航航(化名)及其父母,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诊顽疾 医德高尚扬美名”的锦旗送到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医护人员手中。

时间倒转回2月10日下午1时50分,一名已失去意识和自主呼吸的9岁溺水儿童被紧急送至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接诊医护立即启动抢救预案,一场紧张的救援迅速展开,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负压吸引、建立静脉通道等一系列高级生命支持操作一气呵成,“扩容、肾上腺素静推、升压、纠酸……”抢救室内,监护仪的警报声和医护人员的指令声交织,半小时过去,患儿仍未恢复心跳,1小时过去,患儿还是未出现任何生命迹象,希望看似越来越渺茫,但抢救医护团队并未轻言放弃,2小时、3小时……在医护人员接力3小时不间断的高质量心肺复苏下,心电监护仪终于出现了波动,孩子的自主心律逐渐恢复,紧接着,呼吸也逐渐恢复!随后,中心采用“1+1”创新护送模式协同120将患儿转运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医生叔叔,出院以后我就自学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我演示给您看看我做的对不对,未来我也想成为一名可以救死扶伤的医生。”虽是童言无忌,却也代表着航航及家人对医护人员及医疗服务的肯定。

“3小时的坚持是医者的职责,但每个普通人都应成为急救链的第一环。”正如参与抢救的主治医师某某某所言,这场“生命营救”,不仅彰显了医务人员专业素养与全力以赴的职业精神,更印证了急救知识全民普及的必要性。如今,那个曾与死神擦肩的男孩,正用稚嫩双手反复练习胸外按压手法——这或许是对生命最好的致敬,当急救技能成为社会基因,“黄金四分钟”便能真正铸就生命防线。

溺水现场急救原则

√NO.1脱离溺水环境

首先需要施救人会游泳。若不会游泳,可以向溺水者扔绳子、棍子等将溺水者拽上岸。

√NO.2通畅呼吸道

将溺水者放平,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腔中的污水、污物、分泌物及其他异物。

√NO.3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溺水时间较长,并出现了呼吸停止,此时马上将其放平,把他的呼吸道打开,并进行心肺复苏。对合并头颈部外伤者,要按头颈部外伤院前处置原则处理。

溺水的急救措施

溺水者还有呼吸

我们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大声呼喊:你听得到么?如果溺水者还有呼吸,意识清醒,可以给他盖上毛巾保暖,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再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溺水者昏迷

溺亡的核心原因是呛水后缺氧,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因此当溺水者被救上岸,最关键的救治措施就是尽快使其恢复呼吸。发现溺水者没有反应和呼吸,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溺水抢救误区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认识,溺水者只是喝多了水,把水倒出来就可以。实际上,控水无法改善缺氧的状态,反而会耽误救援时间,还可能导致胃部食物残渣回流,堵塞喉咙、鼻腔,再次造成窒息。

因此,缓解缺氧,正确的心肺复苏才是关键!

防溺水“六不”原则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朱钒逸)

2025 04/03 15:46 江南时报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生命的托举,一场3小时的生死救援

(1/2)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