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策瞄准造船业:全球航运市场面临动荡丨航运界

在全球航运业亟需扩大造船产能以满足脱碳需求的背景下,美国近期推出的破坏性政策可能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船舶经纪公司Xclusiv在最新周报中指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议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舶征收单次靠港高达150万美元的高额港口费,这一政策已在全球工业和贸易集团间引发激烈争议。该措施基于美国《301条款》对中国‘操纵造船与海事领域’的调查,被部分人士视为维护经济主权的‘大胆举措’。然而,行业利益相关方普遍对此表示深切担忧,批评者警告称,该政策可能引发比其试图解决的问题更严重的连锁反应。”
行业分裂:支持与反对声浪交织
根据Xclusiv的报告,“USTR听证会从一开始便暴露出立场的分化。尽管美国制造业联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和部分海上服务运营商以‘国家安全’和‘产业独立’为由表示支持,但绝大多数行业代表提出反对。世界航运理事会、美国全国农民合作社理事会、美国石油协会(API)及能源出口商均强调了一个共同担忧——成本上升与物流中断。这种恐惧并非理论假设:中国建造的船舶占全球船队的近30%(集装箱船)和近半数(干散货船)。石油与能源行业尤其拉响警报——当前美国原油及成品油运输严重依赖中国建造的油轮。API警告称,若政策落地,美国原油出口量可能骤降20%,消费者每年将额外承担300亿美元成本。乙醇出口商在创纪录年份亦担忧竞争力削弱与市场波动加剧。”

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供应链
“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美国乙醇价格已开始下跌。航运公司、贸易商和港口当局指出,若费用机制生效,其影响将沿供应链传导,波及出口商乃至终端消费者。数据显示,2025年2月美国港口靠港船舶中,近五分之一为中国建造,风险敞口巨大。由于马士基、地中海航运(MSC)和以星航运(ZIM)等巨头严重依赖中国造船产能,港口费可能扭曲竞争格局——仅依赖非中国船队的运营商或将获得不公平优势(前提是此类运力能满足全球需求)。”
Xclusiv补充道:“该提案更具争议性之处在于缺乏短期替代方案。美国造船业近乎停滞,年产量仅为个位数,而中国年交付量高达1700艘。尽管政策制定者希望吸引韩国和日本船企赴美建厂,但此类转型需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高昂费用或迫使船舶绕开美国港口,催生离岸转运枢纽等规避手段,并导致美国小型港口使用率下降——美国港口管理局协会的证词已印证这一趋势。”
Xclusiv总结称:“USTR的提案揭示了一个真实而紧迫的问题:中国在造船业的统治地位及其衍生的战略脆弱性。然而,现有解决方案过于粗暴且可能扰乱经济。尽管贸易与产业政策调整势在必行,但必须采取战略性、多边化的路径,并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