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是故乡》:全员演技过关,唯有一处败笔,毁了一整部剧
前言
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的这部农村大剧,果然有点东西!
3月31日开播的《青山是故乡》,前期并没有太多宣传,但随着剧情深入,亮点就逐一显现。

在古偶、悬疑肆虐的影视市场中,能够沉下心来,探寻基层故事的剧,真的不多了。
朴实的拍摄风格,实力派演员与老戏骨坐阵,都深深地吸引住了网友视线。
本以为这部以乡村振兴为基调,以人与自然、土地和谐共生为理念农村大剧,能够一枝独秀,在口碑上遥遥领先。
可惜,一处败笔毁了一整部剧。
一、全员演技派,看得过瘾
这部剧的故事线逻辑非常清晰,主要分为两条,一边是以董大林为主线的乡村振兴事业线;另一边则是以董家为主线的家庭线。
讲的故事就是在董大林发动智慧带领乡亲们通过农业发家致富的同时,在涉及到个人、家庭利益时,出现的分歧与纠葛。
而董大林如何平衡好利益与亲情,最终成功带领大家通过农业种植走向成功,就成为了这部剧的最大看点。
不得不说,选角还是得看央妈。
在《青山是故乡》这部剧中,很多人说饰演董大林的褚栓忠是演技派,此话真是不假。
在《北上》中演华子爸爸的褚栓忠,这一次在《青山是故乡》演了一回主角。
人设踏实、肯干,且对生活充满热情,特别是在鼓舞乡民们一起种地致富的时候,尤其能够让许多70、80后的朋友们,感受到乡野间的“泥土气”。

这种泥土气绝不是贬义词。
现如今,很多幼年在农村生活的70、80后,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走出农村、走出大山。
但对于自己曾经所待过的土地,却依旧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

可惜的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所以好多人都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