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金花被称为“护国娘娘”到底是真是假

2023-05-24 22:08    来源:唐宋元明清

近年来由于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盛传赛金花在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时,利用与联军统帅瓦德西的特殊关系,保护了大量义和团民、平民和文物古迹,甚至有人称赛金花为“护国娘娘”。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期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妓女有责的心情,但从史料上看,此事不可信。

1900年以来,赛金花被用文学、戏剧和民间传闻的形式反复刻画,有被咒骂成“拉皮条”、“卖国贼”,更普遍的认为她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挽救了当时的大清帝国。

一、赛金花其人

赛金花本姓傅,名彩云,艺名赛金花。彩云,江南一个挑水夫的女儿,因为姿色出众,也因为生活窘迫,自幼卖身成为雏妓。十五岁时,她被一个名叫洪钧的帝国状元看中,纳为小妾。此后随夫出使俄、德、奥、荷四国。

洪钧回国后不久病死,傅彩云重操旧业,辗转各地,最后落脚京城。御史陈恒庆在其著作《归里清》中记载了傅彩云的美色:“初见时,目不敢逼视,以其艳光照人,恐乱吾怀也。”可见赛金花确实曾经美艳过人。

二、赛金花自述与见证者揭伪

联军占领京城的日子里,赛金花说她主要干了三件事:一是帮助洋兵筹集粮食和各种军需,“为的是让他们吃饱喝足,减少抢掠行为”;二是除了给洋兵提供妓女之外,还负责拉线讲价,以为联军提供“身子净的良家妇女”;三是帮助一些被抓被押的中国人从联军那里解脱或者逃脫。

赛金花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没几天,她就遇到德国兵来骚扰,她用德国话对付,德兵大为惊奇。接着她谈起认识他们的总司令瓦德西,德兵回去报告,第二天瓦德西便派车来接她了。根据史料记载,八国联军是在八月十五日攻陷北京的,而据瓦德西所写的《瓦德西拳乱笔记》(王光祈译)观之,瓦德西从德国授命出发,迟至十月十七日才到北京,因此北京攻陷后没几天,瓦德西还在往中国的海上,何能相见呢?赛金花的说法是不攻自破,一派胡言的。

时人曾演绎出她与瓦德西一起睡觉的浪漫史,天桥说书艺人甚至说她如何向瓦德吹枕边风以使联军在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还演绎出仪銮殿突然失火的时候他们“光着身子”跑了出来,等等,有的绘声绘色,恨不得说自己当时就躲在床下。

事实上,即使在当时,就有不少学者考证之后,认为纯属无稽之谈。

当时小说家包天笑在《关于〈孽海花〉》(原载《小说月报》第十五期,引自《钏影楼笔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出版)文中就说:“在《孽海花》一书中,曾孟朴曾写过赛金花热恋瓦德西一段文字,其实并无此事。孟朴也承认没有这事,不过为后来伴宿仪銮殿的张本,在随使德国的时候,留下一条伏线,那也是小说家的惯技。”

京剧大师齐如山在《关于赛金花》文中说:“在光绪庚子(1900)辛丑,一年多的时间,我和赛金花,虽然不能说天天见面,但一个星期之中,至少也要碰到一两次,所以我跟她很熟,她的事情,也颇知一二。”

在谈到认识赛金花的经过时,他说:“那年前三门外,东至东便门,西至西便门,南至珠市口大街,都归德国军队居住,一次我骑着马出前门,大老远的看见,由南边来了三个军官,一个中国女人,正不知为何人,走近了,三位军官都很熟,彼此招呼,他们就给指引,此位是洪夫人(按:赛金花曾嫁给洪钧为“状元夫人”),我赶紧回答说,知道知道,其实我以前并未见过她,且不知她在北京,但我想着,一定是她,她对我却非常的显著亲近,并告诉我,她的住址,在石头胡同,约我前去谈谈,而且说了两三次,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她。

过了几天,恰有一位军官,跟我打听她的住址,很想去拜会她,所以我就一同去了,房子并不阔绰,也还齐整,跟我说了很多的话,大致是请我常去,并且说您认识的德国朋友多,只管请这里来坐,并有两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倒茶装烟,我当时看看那种情形,并不像使唤丫头,以为情形不对,详细一调查,居然是一个妓院的性质,她殷殷的请我去,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她的德国话不够,请我帮她忙;一种是完全给她拉买卖,后来我又去过一次,方知果然是那么回事,于是就没有再去,凡有德国官员求介绍者,永远请家兄竺山,同他们去,才知道价钱,喝一次茶,是八块钱,过夜是二十块钱,此外还有点赏费。”

三、致命破绽——赛金花根本就没资格接近瓦德西

结合史料记载和对瓦德西、赛金花人物特点分析,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赛金花或许曾在跟随丈夫出使德国的时候遇到过瓦德西,甚至可能交谈过。但是,一九OO年,她根本没有接近德西的机会。理由相当简单:她没有这个资格。

德军军官,中尉以下或可自由行事,上尉以上就受到相当多的约束了。而瓦德西作为联军总司令,手下带的不止德军,还有日军、俄军等各自心怀鬼胎、貌合神离的联军,各国为了各自利益争吵不休,瓦德西的一言一行都被其他几国盯着,就想找个把柄,瓦德西又岂会冒巨大风险与赛金花瓜葛?

赛金花在答复《申报》记者的访谈说:“李鸿章与各国议和不妥,即因克林德夫人要求太苛,仅仅立一石碑她不答应,我乃从中拉拢,对她说,此碑在中国只有皇帝家能立,平民是不许的。……克林德夫人经我这一说,始慨然允诺。”

对此,当时著名戏曲理论家齐如山提出他的看法,他说:“我相信赛金花没有见过瓦德西,就是偶尔见过一两次,她也不敢跟瓦帅谈国事,第一她那几句德国话,就不够资格,就算她说过,瓦帅有这个权,可以答应这些事情么?

瓦德西的确是各国联军(也有德海军陆战队)的总司令,但这种总司令,是哪一国的官级高,哪一位就担任此职,并非因德国公使被害,而德国的权力较大也,所以由天津往北京攻的时候,总司令是英国人,瓦帅到得很晚,到京约一个月之后,德国陆军才到,才换他为总司令,这种总司令,仍不过只管军事,至一切国事的交涉,仍须由各国公使秉承各本国政府的意旨进行,或主持,瓦帅怎能有权答应这种请求呢?

在庚子那一年,赛金花倒是偶尔在人前表功,她倒是没有说过求瓦帅,她总是说跪着求过克林德夫人,所以夫人才答应了她,她这话,却没有对我说过,她也知道,我知道她的底细,我想她没有见过克林德夫人,我虽不能断定,但以理推之,却是如此,因为她庚子年在北平,不过一个老鸨子的身份,一个公使夫人,怎能接见这样一个人呢?再说我也常见克林德夫人,总没碰见过她……就说,假如赛金花可以求克林德夫人,试问一个公使夫人,有权答应这件事情么?她丈夫虽然被害,她不过可以要求关于自己的赔偿,至于真正国际的事情,万非她可以主持。”

结语

无论赛金花有没有用自己的身体换回国家的利益,一个巨大的帝国,竟然到了需要一个妓女出卖身体来保护的地步,本身就是最尴尬、最荒唐的命题,只能说明大清帝国的灭亡,已经无法挽回了。

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日军侵华,“冀东事件”与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消息及有关清末名妓赛金花晚年潦倒的新闻同时登在报纸上,引起剧作家的联想,夏衍因而写了一部7场历史讽喻话剧《赛金花》,1936年4月发表在《文学》6卷4期上,震动了剧坛,被认为是“国防戏剧之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