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 电网迎峰度夏有“凉”策
浙江在线8月20日讯(通讯员 徐梓沐)入伏以来,浙江持续被副热带高压牢牢控制。更高温度意味着更多用电需求。数据显示,8月以来,浙江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6%。这对电力的稳定可靠供应带来严峻考验。
近年来,科技强国政策全面落实,稳步推进,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运行。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电网除常规保供举措外,还从技术装备等多方着力,努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外来电入浙通道安全
在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附近,一架中型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飞、盘旋上升,向特高压输电线路飞去,根据提前规划好的激光点云航线开展自主巡视。

固定翼无人机巡视特高压输电线路 姚羽霞 摄
我国特高压线路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但由于特高压线路沿途塔位多位于山区、丘陵等地理条件复杂地带,带来了导地线巡检工作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我们采用的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速度在每小时80公里左右,其机载吊舱集成了一台1.2亿像素、1/16000快门速度的工业相机,能够智能锁定、跟踪导地线进行连续拍摄,成像照片能清晰识别导地线磨损、接续金具损伤等毫米级缺陷。”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技术组组长季世超介绍。自今年6月首次引入固定翼无人机以来,该公司已实现对8回特高压和跨区直流输电线路的集中巡检,飞行里程达720公里,精准定位缺陷29处。
与此同时,在±1000千伏特高压莲都数字站内,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工作人员正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无死角开展站内电力设备状况全天候监控。1000千伏莲都数字站接入了10个主辅系统、7.8万个遥信遥测数据以及428路视频流媒体数据信息,1.2万个巡视点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莲都数字站将全站视频、各生产大区数据与三维孪生图像融合,实现特高压站主辅系统的有机交融,有效降低减小系统切换频次,减少故障应急处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