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离不开懂体育的校长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致敬10位“以体树人”校长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海市介绍,基金会在早期推广体育教育时,并非一开始就关注校长这一群体。他们也尝试过邀请专业教练上体育课、捐赠体育素材,但发现效果甚微:“新器材放进去是很漂亮,但没人玩,操场上没学生的影子。”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的目光转向校长。一校之长,就是学校教育的守门人。
2019年7月,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启动“以体树人校长计划”,通过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并资助10名标杆校长,弘扬以体树人理念,促进体教融合更好发展。
“校长有很大的权力,换个角度看是很大的责任,关键在于怎么选择”,江苏镇江市宜城小学校长孔国娣说。
徐辉领导下的湖州练市镇练市小学,鼓励孩子们在大课间“出出汗”,学校开设了乒乓球、网球、船拳、曲棍球、棍网球等14个体育社团,每年举办赛事达300多场。
贵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校长吴雄,则用20年的体育教育,挽回了很多不愿来上学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乡村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生长在山高水远的地方而自卑,而是通过拼搏和努力,有能走出去的能力,也有又回到这里的决心”。
此次第五届以体树人校长年度盛典,公布了2024年入选的十位“以体树人”校长,感谢他们在树立和推广体育教育上的实践。
据了解,“以体树人校长计划”开展以来,累计吸引四千余名校长参与报名,资助51位校长,影响师生超过250余万人。

体育精神,湖州百年历史传承
此次第五届以体树人校长年度盛典,回到了基金会发起人蔡崇信的家乡湖州南浔。百年来,湖州这座江南古镇,孕育出中国现代体育和它的体育精神。
中国体育教育的先驱徐一冰,就是湖州南浔人。因不忍“东亚病夫”之辱,他赴日本留学,立志体育救国,主张“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为先”。回国后,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体育报刊《体育界》杂志,并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所体操学校,后迁至南浔。
1914年,中国体操学校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体育专门学校的办学《章程》。徐一冰把办学宗旨从“提倡尚武精神”改成“提倡正当体育”。“体育”这个词,在当时还很新鲜。
34年后的1948年,南浔人顾乾麟资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伦敦奥运会,并随团考察,成为湖州步入奥运殿堂第一人。
2018年,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注册成立,以“以体树人、以业立人”为使命,重点关注体育教育。
责编:王瑞景、张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