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从习主席2024年外交故事读懂“负责任大国”

(3/4)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人民领袖|从习主席2024年外交故事读懂“负责任大国”

从“2000多年前,张骞持节出使西域,叩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到“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哈萨克斯坦之行,习近平主席分享一个个跨越时空的中哈故事,唤起一段段“双向奔赴”的共同记忆。

在巴西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了双方精神上跨越时空的共鸣:“巴西著名诗人和作家塞西莉亚·梅雷莱斯、马查多·德·阿西斯都曾转译过中国的唐诗”;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他以马丘比丘古城祭台上的“栓日石”为例写中秘两国人民看到对方的文物就感到“似曾相识”:印加人通过日影变化,确定季节、编制日历,这同中国古代的日晷异曲同工……

触及心灵的珍视尊重、包容欣赏,融于不同文明相知相亲、相互交融的故事里。循着习近平主席的温暖讲述,国与国之间情谊更深、共识更广。

2024年中国元首外交,有很多类似的温情时刻。

当地时间2024年5月8日晚,习近平主席抵达布达佩斯国际机场时,匈牙利大学生欧拉·塔玛拉和两名少年一同献花。

当地时间2024年5月8日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机场,匈牙利姑娘欧拉·塔玛拉(中)与匈中双语学校两名参加欢迎仪式的学生合影。

“你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当年你还只有这么高。”习近平主席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得知欧拉后来学了中文,他微笑着点点头:“中文讲得很好。”欧拉,正是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09年访问匈牙利时,向他献花的小女孩。

第二天,习近平主席与匈牙利总统舒尤克会谈时讲起了这段往事:“从小姑娘到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不就是象征着中匈友谊友好的成长吗?”

当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讲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亚洲并迅速走向世界的故事;当中法元首在图尔马莱山口凭窗远眺,共论和而不同的文明相处之道;当第七十八届联大一致通过中方提出的决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当中希共同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2024年,新的文明交融故事不断落笔。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让世界不同文明如同中国九寨沟的五彩池和秘鲁马拉斯的梯田,虽色彩斑斓、形状各异,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立宏志,谋大同。习近平主席的天下情怀,启迪世界、温暖人心。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