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安携新书《浅读巴金》走入朵云书院 与文学爱好者共读“巴金”

(2/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金小安携新书《浅读巴金》走入朵云书院 与文学爱好者共读“巴金”

在发布会的活动现场,作者金小安分享了本书创作的心路历程,为读者们分享了这一书名背后的故事。她还坦言:“任何时候,只要有机会让更多的人走近巴金、了解他的作品,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一切,坚定地说:‘我来!’这是为何呢?我的导师陈思和教授今年71岁了,他仍自称为‘河底的石头’,执着地热爱着他的岗位与文学。我渴望推开这扇门,让那些对巴金先生感到陌生的人,先看到他的样子,然后再用我后半生的时光,一点一滴地,去夯实这条‘了解之路’。

陈思和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指出,过去,文化思想领域发生过多次争论,巴金是身在其中的人,他紧紧盯着时代进步的步伐,积极参与文化领域的各种争鸣,以他德高望重的身份,有力地支持了思想解放运动。要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不能不读这本博大精深的《随想录》,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涉及政治、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历史反省、人性忏悔、生命感受等多个领域。研究《随想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角度和路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金小安在这本《浅读巴金〈随想录〉》里所采用的方法,逐篇阅读,逐篇体会。

嘉宾张业松教授称:“巴金《随想录》的主题比较分散,每篇有不同的语境和切入点,不同时期的关注点有不同的侧重。大家可能会觉得一开始读《随想录》时,对这本主题庞杂的杂文集比较难以入手、难以完全理解。金小安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她一篇一篇地解读、注释。她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巧思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巴金的门。”很多年轻读者觉得有年代感,但其实巴金的文字放在现在的这个时代语境里也有许多契合之处,比如里面提到的话题——骗子、育儿等,都具有当代的参考意义。

今日热点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