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种子”在三亚迎来收获期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自然 频道  >  正文

“太空种子”在三亚迎来收获期

南海网3月26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日前,由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太空种子”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迎来收获。此次收种的水稻品种,将在地面经过长时间培育和检测,进行多轮筛选和鉴定后,再根据品种优良性进行加代繁殖。

“我们此次种植的‘太空种子’紫70、寿乡1号、美香93S、农恢1号、农紫糯3号等6个南繁水稻品种,共计500余克。”正在田间和工人一起采收“太空种子”的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该批“太空种子”中,“寿乡1号”曾获得“海南好米”金奖,口感好但产量较低。希望通过空间环境诱变作用,提升“寿乡1号”的产量。

日前,“太空种子”在三亚迎来收获期。

这些“太空种子”是经过精选的作物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入太空,在太空特殊环境中发生诱变,返回地面后进行育种和优选。

去年4月,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广泛征集搭载种子项目。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层层筛选,报送的500余克南繁水稻种子成功入选,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奔赴太空。经过14天太空旅行,实践十九号卫星顺利返回地球,圆满完成种质资源空间育种试验。去年11月,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专家开始陆续播种“太空水稻种子”,进行新种质、新材料选育。

日前,“太空种子”在三亚迎来收获期。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此次在三亚种植的“太空种子”分别在温室大棚和室外稻田两种方式种植,且没有实施特殊技术和施肥方式,希望通过现有种植标准,反映出“太空种子”正常的种植效果。“采收后,这些‘太空种子’还要经过表型、基因、成分等观察筛选,然后品种的优良性再进行加代繁殖。”王仕明介绍,一般情况下,“太空种子”要经过6至8代繁育才能稳定优势性状。

作为辐射诱变育种的一种重要方式,航天育种具有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等特点,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航天育种又称为太空育种,是指将植物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或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发射至太空,利用其特殊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性使种质资源产生独特的生物效应,诱发产生新的变异,经过科学家的多代筛选后,最终培育成稳定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思畅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