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者的十二时辰——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们的日常侧记

鲁网3月31日讯晨光初照,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面带微笑跨入病区,夜班护士亲切地跟走廊遛弯的患者交代:“大叔,您的引流袋不能提的太高哈。”“3床家属,血标本我已经抽好了,可以给病人进食了。”忙碌了一夜的夜班护士同熟悉的患者打着招呼,如同和隔壁的邻居嘘寒问暖,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美好!和白班的同事们站在镜前整理好自己的着装,少不了叽叽喳喳,并相互报以鼓励的微笑。
7:50集体交接班,夜班医生及护士各自从医疗和护理角度把前一天的出入院、危重症、手术及有病情变化的患者详细汇报。大家认真聆听,生怕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交班结束后,医生和护士有序走出了办公室,开始床旁交接班,进行晨间护理……一天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配药室响起清脆的玻璃碰撞声,查对制度在清点药液的指尖流淌。护士长正弯腰检查术后患者的引流管,褶皱的白衣下摆沾着来不及拭去的碘伏痕迹。责任护士认真观察着每一位患者,从睡眠到饮食、从生命体征到皮肤、吸氧、心电监护及管路引流等情况逐一核实。巡视病房,了解病情,做好各项健康评估,解决患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诸如灯坏了、厕所堵了、洗手池漏水、电视机打不开等,此起彼伏的铃声就是冲锋的号角,督促着白衣天使们勇往直前不停歇!
正午的骄阳炙烤着病房走廊,护士们踩着风火轮般的脚步穿梭。这边刚安抚好术前焦虑的老者,那头监护仪骤然鸣响。95后护士小李扔下吃了一半的盒饭,推着抢救车冲进病房的身影,在监控录像里定格成模糊的残影。盐水架上的吊瓶折射着虹光,四十余位患者的输液将在三小时内全部更换完毕。
一天的工作终于要结束了,护理48名患者,完成输液50余次,更换数不清的液体,每个护士从治疗室到病房平均走了近30次,新入患者8人,出院患者10人,手术患者6人,26个雾化吸入,鼻饲1人,翻身叩背患者12人,基础护理患者20人次,引流管12人,书写护理记录单患者48人……一串串苍白的数字背后,是外二科天使们的工作激情和职业信仰。
霓虹初绽的换班时分,治疗室里依然人影幢幢。老护士握着新人发红的手腕,演示如何用巧劲为水肿患者穿刺。护理记录单上的墨迹未干,急诊又送来醉酒斗殴的伤者,值夜班的姑娘们将温热的红糖水放在低血糖老人床头,转身投入新的战场。
夜阑人静灯如星。子夜的走廊回响着橡胶底鞋的沙沙声,护士提着轻轻走过每扇虚掩的房门。在监护仪规律的心电波形中,她们捕捉着任何异常的震颤。当晨曦再度染红天际,昨夜收治的急腹症患者终于睁开眼,看见的依然是那抹熟悉的白色身影,衣襟上的血迹已凝成深褐,胸牌却始终洁净如新。
从朝霞满天到星垂平野,这就是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平凡、辛苦而又伟大。十二时辰的轮回里,这群提灯者用体温焐热听诊器,用脚步丈量生命刻度。南丁格尔的誓言化作静脉通路里的点滴,在无数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托起生命的重量。若问春风何时度玉门?且看那白衣翩跹处,提灯照夜暖人间。(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