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聚焦山东港口海铁联运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国内 频道  >  正文

《焦点访谈》聚焦山东港口海铁联运

3月2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聚焦山东港口海铁联运建设情况,展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创新亮点和硬核举措,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山东港口如何搭平台、建通道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

地处鲁西南腹地的曹县,外贸企业云集,从罐头食品到家具工艺品,都需要通过青岛港装船销往海外。两地相距500多公里,如何将货物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运输到港口装船,既不耽误海外订单的交付,也最大程度节约物流成本,是这里每个企业考虑的大问题。

几年前,曹县富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通过传统的公路物流将货物运送至青岛港,从找集装箱到找车,再到运货,几乎每个物流环节要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不仅价格高昂,时效也难以保障。

2022年开始,这家企业决定不再使用单一的公路运输,改为使用多式联运。生产好的沙发,在工厂就地装箱后,先通过货车运往几公里外的铁路货场,再由火车运往青岛港码头,装船出海,这样不仅费用能降低20%,货物到港口的时间也能从原来的40多个小时降低为不到10个小时。对这家企业来说,“公路+铁路+海运”的联合运输是最优的方式,但是,多种运输方式中转涉及环节众多。企业之所以能用上公铁海联运,是因为曹县内陆港的设立。所谓内陆港,是具备港口、海关等口岸功能的综合性物流枢纽。

2016年,曹县内陆港设立并逐步开通了五条铁路专线,让多种运输方式中转接驳成为可能。在曹县内陆港的辐射下,京九铁路、长江航道等物流通道、3个海港、19个陆港都联为一体,不仅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免去了企业奔波协调之苦。

截至目前,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在全国布局建设了像曹县这样的内陆港51个。不过,要让这些节点真正发挥作用,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构建一个规则和标准统一的市场并不容易。

曹县内陆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五朵:“公路只是司机提箱装货回来,很简单,但是我们要面对的环节太多,铁路的、港口的、船公司的、码头的、堆场的,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掉链子。”

事实上,在交通物流领域,多式联运并不是新鲜事,但正是由于多式联运环节多、流程复杂,导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中转成本偏高,效率低下。山东港口海铁联运中心工作人员的桌上,还留存着几年前的一批货物单据,显示的是一批货物,从内陆地区的工厂到码头需要的种种手续。

商务部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所长林梦:“物流直接性的成本这么多年来下降幅度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不同物流运输方式之间,比如,铁路、公路、水路在短期接驳转换过程中,比如,倒箱、换箱,或者在过程中整体效率上,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从2020年3月起,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开始对内陆港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并且逐步打通铁路、公路、海关等不同部门的信息壁垒。这些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大多数从青岛港提前运来,让当地企业在家门口使用。这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自己提前找箱子,发一箱货就如同打包快递一样方便,在“陆海通”智慧物流多式联运平台上,船舶动态、集装箱信息等一目了然。

这已经是任五朵作为多式联运服务商的第九个年头,找她的客户逐年增多,并且从曹县延伸至方圆200多公里,除了能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随着数据环节的打通、物流效率的提升,许多业务在线上就可以“一键式办理”,企业的一箱货物仅凭借一张单子便可通江达海。

在紧邻青岛港码头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围绕海铁联运扩能提升的现场协调会正在进行,2024年青岛港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现有的4条服务于海铁联运的铁路线,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急需进一步扩容升级。围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除了不断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制度层面的创新突破,正成为各地在探索实践中的主要发力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今年,我国还将进一步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实施优化运输结构攻坚工程,加快推动重点地区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并不是简单地降低直接的运输成本,也不是要去挤压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而是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加强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最终让行业和客户都能从中受益。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