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羽竞翔映碧水 它们收到了天津的“生态请柬”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提起4月1日,大多数人可能会先想到“愚人节”,但这一天也是“国际爱鸟日”,是为了保护鸟类而设立,节日意义重大。鸟类作为人类的亲密朋友,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状态更是生态环境的直观反映之一,只有生态环境良好,才会吸引鸟类前往繁衍生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候鸟飞抵天津,种类与数量都大幅度增长,不仅让鸟类爱好者大饱眼福,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的机会,这都源自于天津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法治护航:筑牢候鸟生命线
作为国际候鸟迁飞的重要节点,天津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初步建立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4+4+1”的湿地管理体系。新版《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对加强水鸟栖息地作出了明确规定,为迁徙候鸟提供安全的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过境天津的候鸟高达百万只,观测记录鸟类达452种,包括东方白鹳、黑鹳、白尾海雕、大鸨、金雕、白鹤、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众多国家I级保护动物。
与此同时,天津持续大力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不断强化保护举措,各级公安机关协同规划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行政主管部门严厉各类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对于因利益驱使或因个人爱好猎捕野生鸟类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对于举报违法犯罪的予以奖励;同时,加强重点时期、重点地区的巡查巡护,通过悬挂条幅,法律宣讲,案例剖析,发放宣传页、驱鸟带、驱鸟剂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农户爱护野生动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5年起施行的《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明确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职责;禁止违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一步为鸟类生存筑牢了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