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生花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国内 频道  >  正文

“e”路生花

鲁网4月1日讯莒南县筵宾镇集前村地处沭河平原腹地,土地丰饶,水系纵横,田园风光宜人。这里盛产无花果、油栗仁、地瓜等优质农产品,但“好货卖不出、收购商压价”一度困扰当地农户。2024年1月,曲阜师范大学派驻第一书记刘怀峰到村任职,用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为集前村打开了农货外销的一条新路。

驻村之初,这位戴着眼镜的“帅气小伙”一头扎进田间地头,走访村民、倾听民意。“刘书记,这无花果甜得很,但运不出去,不方便存储,卖一半烂一半。”村民胡怀永的叹息让他暗下决心:“蹚出一条致富路子,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一次刷手机看到直播带货火爆场面,让他找到了破题之路:“何不利用互联网将村里的好物推广出去?”说干就干!刘怀峰迅速注册“小刘辅导员驻村中”的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账号,开启了“电商小白”的引流之路。为了拍好第一条视频,30多度的天,他顶着烈日钻进无花果园,汗水浸透衣衫,仍反复调整镜头角度,边试吃边讲解:“看这无花果,软糯香甜,纯天然种植!”视频一经发布,很快收获3.3万浏览量、640余次点赞,周边游客纷纷前来采摘。村民胡怀永激动地说:“往年果子卖一半烂一半,今年收入翻了好几番!”开门红让刘怀峰信心倍增,接连拍摄月饼、烧麦、芋头、地瓜等40余条短视频,累计浏览量突破80万,点赞量更是超10万。老百姓翘着大拇指说:“刘书记拍的视频,比收购商的话还管用!”

进阶: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合作”

短视频虽能引流,但直播带货才是打开销路的关键。然而,从未接触过直播的他,面对开通橱窗、引流技巧等难题一度犯愁。恰逢2024年山东省首届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技能竞赛启动,他组队参赛,其他第一书记作为副播,他就学剪辑、练口才、研究平台算法。

比赛不仅让刘怀峰积累了经验,更搭建了桥梁纽带。通过赛事对接,筵宾镇油栗仁成功上架“齐鲁农超”,仅6分钟便售出400余单,销售额突破1.6万元。他邀请电商达人助阵,一场15分钟的直播,鲁梦烧麦、粘豆包等产品卖出500余单,销售额达1.5万元。“光靠我一个人不够,得让乡亲们自己‘触电上网’!”刘怀峰成立电商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电商培训,手把手教村民剪辑视频、设计封面。截至目前,已培养本村直播达人9名,农产品销售额13.2万元。

升华:从“单一销售”到“红色赋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刘怀峰立足本土红色资源,深挖沂蒙红嫂尹德美、抗日模范家庭尹桂玲等红色故事,拍摄《山东首个团支部诞生记》系列微影片,以乡音乡情展现革命精神,视频播放量达2.7万次,获赞超千次,让红色记忆成为传播沂蒙精神的“有声书”。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好品山东”年货节上,他以无抗猪肉、油栗仁为媒介,通过现场试吃与红色文化讲解,与乐拍商城等平台达成合作意向;《黄河大集“新春季”》直播中,他巧妙融合黄河文化与集前村红色故事,用地瓜的甘甜诉说土地情怀,借花馍的麦香唤醒乡愁记忆,实现文化符号向消费订单的转化。依托“红色IP”赋能,他携乡村好物“走出去”,在上海供销市集等展销活动中创下2.6万元销售额,生动诠释了“讲故事”赋能“卖产品”、精神铸魂驱动产业振兴的融合发展之路。

如今的集前村,早已不再是那个“守着金山愁饭吃”的闭塞村庄。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2.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返乡创业青年越来越多。站在村口的电商服务中心前,刘怀峰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他知道,这条“e”路虽已生花,但前方仍有更长的征途。正如他在驻村日记中写下的:“互联网是工具,人心才是根本。只要和乡亲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乡村振兴就一定能实现。”(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