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树丨许大立:踏青燕尾山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黄葛树丨许大立:踏青燕尾山

踏青燕尾山

文/许大立

春风拂煦,山色缥缈,忽接友人喻贵祥先生电约:“正是明前踏青时,去我老家燕尾山看看,如何?”余自然不胜欣喜,答曰“甚好甚好”。今春虽不算寒冷,但阴霾笼罩,少有晴日,体内阴气郁结,时时盼云开雾散,这来电有如一束晨阳,让我心绪即刻亮朗。

贵祥先生在江津赫赫有名,上世纪80年代即投身改革开放大建设,其集团曾三次名列全市民营企业50强,为重庆诸多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乃江津率先行动起来的先知先觉者。但我和他不熟,因为他在工地上奋力苦战之时,我已从江津中学调离,和他所在的领域毫无交集。我和他的联系来自一次江津老乡的聚会,来自他的长子喻春喜。

说起喻春喜,信息量就大了。这位百年名校江津中学的毕业生,弱冠之年即出国深造,赴英国摄政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苦读数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加入父亲的事业后,又别开蹊径做起了美食文化餐饮,他的“宽院子”系列餐饮品牌如今已在江津和主城多地成为标杆。如今的喻春喜不仅是市政协委员,还是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还被选为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对文学艺术事业也倍加关注。

也是孤陋寡闻,虽在江津混迹17年,却从未听闻燕尾山之名。春喜也曾偶尔言及珞璜老家的苦日子,但未详述,我也若耳旁风飘过。细问友朋,方知燕尾山乃云篆山之余脉。据文友袁先荣提供的资料,燕尾山是远古时期地陷运动中抬举起来的一座海拔600多米的无名山峦,山林中多有古老的野生茶树。秋冬季节,飞来群燕,采食茶果,消化其果肉,播种其果核,来年春天,林中更多了一些顽强生长的野生茶树,加之山形极似燕尾,故得名“燕尾山”。近代,同福村喻氏率村民改土建园,并有重庆农科院茶树研究所专家的改良培育,一座呼吸长江生态气息,土壤富含硒元素,最适宜茗茶生长的富硒茶山,便成为珞璜镇同福村的新地标。燕尾山实行一年只采一季春茶的耕作制度,茶树得到更好的恢复,且坚持不使用化肥农药和化学生长剂,燕尾山的明前绿茶位列川东生态茗茶之前列。

原来喻总有心。踏春也好,转山也罢,只要阳光照射下,有明前茶做诱饵,天远路遥,我都愿奔劳前往。更何况主城去燕尾山不过一小时路程,城市大道,乡村公路,皆为通衢。喻氏老家同福村,就在城市边沿,乡村振兴做得出色,油化路直通山顶,几百亩茶园密布山脊之上,层峦叠嶂,甚为壮观。我们抵达喻氏旧居杨柳湾时,已有多位江津老乡落座,昔日同好,品茶之间,高谈阔论,虽古稀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兴致盎然。他们都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目睹了农耕时代的农业大县变成了直辖市的工业大区和经济重镇。

杨柳湾住着喻氏一家七兄妹,喻贵祥排行老三。他个头不高,却聪明过人,是一个不愿意一辈子受穷的人。“不愿受穷,就得勤快,就得不怕吃苦,就得不停地奋斗。”这是喻贵祥十来岁的时候就说出来的颇有志气的话。高小毕业的喻贵祥,十六七岁便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创业成功之后深知文化的重要性,遂将两个儿子春喜和春森都送往英国深造。所喜,两个儿子都学有所长,都获得博士学位,且都回国工作,归返桑梓,报效祖国。春喜作为前有简介,不再赘述;春森入职四川省委党校做副教授,还担任江津区决咨委专家。村民都说贵祥教子有方,杨柳湾飞出了金凤凰。

翠绿的新茶香气四溢,乡亲们谈兴不减。阳光下的燕尾山在喻氏旧居楼前展开两翼,令人遐思万端。是否有如翱翔的燕?有如腾飞的凤?风水宝地,一门三杰,若不是1978年12月那次改变中国的大会,他们是不是还守着这块土地早起晚作,艰难地活着。如今他们成功了,又在反哺着养育过他们祖先的土地,这就是不忘初心。

我行走在春天的茶垅里,思绪早已在九天之外。感恩生活,感恩时代!

(作者系重庆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