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第二小学开展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莒南县第二小学开展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

鲁网4月4日讯4月1日,莒南县第二小学五年级9班开展“清明融情·童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文化浸润+红色实践”的立体化形式,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主题班会的主题是“溯清明文脉,承千年薪火”,班会“五个一”共探清明深意。齐诵《清明》《苏堤清明即事》等经典诗词,童声琅琅中展开水墨画卷;通过甲骨文“清明”字形演变解析节日农耕文化本源;情景剧演绎插柳、蹴鞠等传统习俗,领悟“天人合一”文化智慧;观察艾草、品鉴青团,在氤氲蒸汽中感知“不时不食”的生活哲学;观看《莒南红土地》纪录片,了解家乡革命历史,播种红色信仰。

陵园祭扫:青山埋忠骨 鲜花寄哀思

下午,师生徒步前往莒南烈士陵园。春阳煦暖,松柏凝翠,全体学生身着素装,手持白菊,在纪念碑前庄重举行祭奠仪式;齐唱国歌响彻云霄,献花篮时鞠躬致敬;聆听讲解员讲述“渊子崖保卫战”壮烈事迹。

笔绘清明:童画传情 文脉流芳

返校后,班级开展“我心中的清明”手抄报创作。孩子们将扫墓见闻与传统文化结合:有的用剪纸再现陵园苍松翠柏,有的以水彩绘制军民同心抗战场景,还有的用工整小楷誊写自创诗歌。“这座墓碑比我爷爷还老,但英雄的名字应该被记住。”学生指着作品中的烈士姓名郑重说道。

共享春宴:青团寓情 文化润心

活动尾声,家长志愿者现场演示青团制作技艺。孩子们边学边悟:“原来青团要用鼠曲草汁和面”“粽子叶要煮软才能裹米”……传统技艺在指尖传递,文化基因在心间扎根。

春雨润物 立德树人

本次活动突破教室边界,构建“文化认知—实地感悟—艺术表达—生活实践”育人闭环。班主任总结道:“当孩子们触摸到烈士墓碑的纹路,闻到青团蒸腾的艾香,清明节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自觉与红色信仰。”莒南这片红色热土孕育的新时代少年,正以躬身实践续写着清明文化的当代注脚。(通讯员 宋晓婷)

责任编辑:王军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