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不只是止痛针 还能调节人体气血 改善脏腑功能
蒋则逊
自幼受祖父熏陶学习中医针灸,后进修于山东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临床经验。采用腹针疗法、脐针技法、浮针疗法、董氏奇穴、推拿、艾灸、拔罐等,治疗颈腰腿痛、偏头痛、膝关节痛等痛症,心脏病、胆囊炎、胃肠炎、腹泻、便秘、失眠、消化不良等内科疾病。 坐诊时间 咏芝元国医馆: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都市快报咏芝元国医馆4月起新来了一位针灸医师——蒋则逊,山东人,今年72岁。他善于灵活运用多种中医治疗方法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
蒋则逊的从医之路深受家庭影响,他的爷爷是村里的针灸医生,村民们大大小小的毛病都找爷爷治疗。在那个生活条件艰苦、药材稀缺的年代,针灸成为了治病救人的主要手段。15岁那年,蒋则逊便跟着爷爷开始学习针灸;30岁那年,他又前往山东中医学院进修深造,不断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此后,他一边治病,一边自学董氏奇穴、腹针、脐针、浮针等多种针法,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常对徒弟们说:“不是我们成就了病人,而是病人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成就了我们。”
有位刘大伯,60多岁,双膝关节酸痛七八年了,医院检查结果是半月板撕裂和骨质增生,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尽如人意。刘大伯以前就爱爬山,这膝盖出问题后,上下楼梯都困难,更别说爬山了,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心情也跟着郁闷。
去年10月,刘大伯找到蒋则逊医师寻求帮助。
蒋医师先在大伯膝盖上推拿,使得肌肉松解,再用自创的“药王托”热敷在膝盖处以活血祛瘀通络,接着在他腹部针灸治疗。蒋医师喜欢远端取穴,不直接针灸在病患处。“直接扎膝盖,患者怕痛,局部炎症也可能加重。”蒋医师说,“中医讲‘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通过穴位、经脉的传导,同样能远端调控膝关节的气血。”
治疗了7次后,刘大伯上下楼时膝盖不痛了,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开心地去爬山了。如今,刘大伯还会时常来找蒋医师,因为他有心脏早搏问题,蒋医师告诉他,针灸同样可以治疗。
“针灸不应只是止痛针。”蒋医师认为,针灸通过穴位刺激还可以调节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像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胃病、失眠、胆绞痛等也都是可以通过针灸治疗的。
80岁的王奶奶,被心脏病折磨了10多年,胸痛、胸闷、喘不上气的症状时常发作,甚至已经打过两次急救电话。蒋医师在王奶奶的左手上选取了三个穴位,为她针刺和艾灸治疗。一年多过去了,王奶奶状态很好,那些症状都没再出现过。
36岁的俞女士,每次吃完饭,胃就堵得慌,已经有好几年了。蒋医师用自创的“五谷灸”(由5种谷物和十几种中药组成)配合董氏奇穴为她治疗。蒋医师深知,俞女士养育两个孩子,心理压力较大,对病情也有影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为她疏肝解郁。“治人先治心,心情好了,病情才会改善。”经过4次治疗,俞女士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失了,睡眠质量和心情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