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侠 一代宗师从这里走来

(5/6)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娱乐 频道  >  正文

赵燕侠 一代宗师从这里走来

可以说,赵燕侠的京剧生涯与北京这座城市紧密交织,她的居住地变迁映射着个人命运的起伏,更见证了一位艺术家在时代洪流中以戏为生、以艺为魂的坚守与突破。

“赵派”成为京剧星空中永不褪色的“燕”影

1963年春,北京京剧团赴港演出,在这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赵燕侠与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率团,作为主要演员参加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演出。在香港演出的初期,对于赵燕侠的演唱风格,有少数票友表示不喜欢。有人说“梅尚程荀”看得多了,未见有类如赵燕侠者。有人承认她的功力深厚,却认为并非京剧正统,称为“邪派高手”。但到了剧团演出后期,人们看多了赵燕侠独特风格的演唱,再经过反复讨论,广大香港观众越来越欢迎她。原来的少数批评者也逐渐见识了她的才华,表示十分赞赏。有人特别写了诗,有人在报上发表长篇文章,从各方面畅论她的成就。观众们称赞她的唱腔是字吐得真、收得清、送得足,十分悦耳,做功更是细腻动人,整个表情富有生命力。

回到北京不久,赵燕侠便接到指示开始对沪剧《芦荡火种》改编的现代京剧《地下联络员》(后改名《沙家浜》)进行排演。她成功塑造了阿庆嫂的艺术形象,首次公演非常成功,获得一致的认可,为实现传统艺术形式与革命内容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即使身处颠沛岁月,家宅被封,下放京郊,她仍然在逆境中顽强地延续艺术生命。

1979年,北京京剧团恢复,赵燕侠任一团团长,她重新出现在京剧舞台上,但此时她已很少演出,把精力主要放在培养青年演员、进行艺术团体改革方面,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赵派艺术在京城薪火相传。

在赵燕侠的艺术生涯中,她不仅以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无数观众,更以强烈的社会担当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而北京这座城市既淬炼了她的艺术筋骨,又滋养了她的艺术创新,让“赵派”成为京剧星空中永不褪色的“燕”影。

供图/方继孝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