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追悔莫及:不该把苏30卖给中国,虽然靠它赚了好多钱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军事 频道  >  正文

俄罗斯专家追悔莫及:不该把苏30卖给中国,虽然靠它赚了好多钱

在军事装备领域,战机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空军实力的象征,更是国家科技和工业水平的集中体现。回顾历史,中国战机的发展历程,曾一度依赖外部引进,而俄罗斯,作为苏联军事遗产的主要继承者,自然成为了中国军备进口的重要来源。

然而,如今一些俄罗斯专家却对当年向中国出口苏-30MKK战机的决定深感懊悔,这究竟是何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正处在一个急需提升实力的关键时期。当时,二代机仍是中国空军的主力,但在面对现代战争的需求时,其性能已显捉襟见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达成了引进苏-27战机的协议。

苏-27虽强,却更偏向于空中作战,对地攻击能力不足。为了满足中国空军对多用途战机的迫切需求,苏-30MKK应运而生,并顺利进入了中国空军的装备序列。

苏-30MKK的到来,为空军部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空对空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让中国空军首次拥有了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

随着苏-30MKK及配套武器的陆续引进,中国空军的作战半径和打击精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战机的加入,不仅增强了我们空军的实战能力,更在无形中推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然而,正是这一看似双赢的交易,如今却让俄罗斯专家扼腕叹息。他们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苏-30MKK作为我方深度接触和研究的苏-27系列战机之一,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核心技术,为中国航空工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对苏-30MKK的深入研究和逆向工程,中国逐渐掌握了苏-27系列的核心技术,为后来自主研发歼-11系列战机奠定了基础。

这一转变对俄罗斯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原本期望通过军售持续赚取利润,并维持与中国在军事领域的紧密联系,但如今却发现,中国已经逐渐摆脱了对俄制战机的依赖。近年来,中国空军不仅大量列装了自主研发的歼-10、歼-16等先进战机,更在隐形战机、无人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当年对苏-30MKK等俄制战机的深入研究和借鉴。俄罗斯专家的懊悔并非没有道理。从短期看,出口苏-30MKK确实为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我方进口了100多架,花费了45亿之巨。

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决定却可能让俄罗斯,失去了在中国空军装备市场的主导地位。如今,中国空军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先进战机的能力,对俄制战机的需求大大减少。即便是在发动机技术等关键领域,中国也在加速推进自主研发和替代进程。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俄罗斯当年的决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不容忽视。但这一事件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在军事合作中,既要注重眼前的利益,更要着眼长远的发展。时刻把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放在首位。这是推动军事力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toutiao@em.eastday.com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