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浸式研学,解锁农业科技新视野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教育 频道  >  正文

大学生沉浸式研学,解锁农业科技新视野

2025年4月9日,正值阳春时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里一片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花朵肆意绽放,翠绿的枝叶随风轻摇,处处洋溢着春日的活力。在这样美好的时节里,一场沉浸式研学活动在这里展开。

此次活动旨在让在校大学生亲身亲近自然,深度接触农业科研,激发大家对农业知识的探索热情,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筑牢根基。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积极响应,广泛组织了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多所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在校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开启这场农业科技的探索之旅。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师生们满怀期待地步入农科院,在这片农业科研的前沿阵地,探寻科技与创新的力量。

在水稻试验田边,“南粳之父”王才林研究员为师生们讲解育种成就。他耐心地讲述着每一个育种阶段的关键技术和背后的故事,从最初的选种到历经无数次试验的艰难过程,再到最终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南粳系列品种,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水稻育种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持久战。大家专注地聆听,不时提出问题,王研究员都一一给予细致解答,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移步试验桃园,同学们瞬间被眼前形态各异的试验树形所吸引。农科院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多种创新的栽培模式,这些树形不仅美观,更与提高果实产量、质量息息相关。同学们穿梭在桃园中,仔细观察每一棵树形的特点,纷纷感叹农业科研的精细与巧妙。

沿着梧桐大道前行,道路两旁大片的彩色油菜花映入眼帘,金黄、粉红、橘红等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绚烂的花海,引得师生们驻足拍照留念。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彩色油菜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农业科研在品种培育上的新成果,为农业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在杜鹃园,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杜鹃育种栽培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从野生杜鹃的引种驯化,到人工杂交培育出丰富多样的新品种,再到如今杜鹃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蓬勃发展,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花卉育种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农业科研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活动的互动环节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江苏省公关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主任、有着六十年务农经验的牛宜生同志走上台前,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向师生们诠释了立志报国、以诚待人、以勤做事的三农情怀。他讲述着在农村的奋斗岁月,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深刻思考,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应师生们的热情请求,牛宜生同志还为自己撰写的《守望》签名赠书,这本书承载着他多年的务农感悟和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情感,师生们接过书时,眼中满是对知识和前辈经验的珍视。

此次沉浸式研学活动,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农业科研世界的大门。同学们不仅亲近了自然,更深入了解了农业科研的魅力与价值。这次活动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三农的种子,为未来投身农业领域增添了信心与动力。同时,多所高校不同专业的师生参与其中,也为多学科交流与融合搭建了宝贵平台,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