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存在与伤痕的凝视 陈杰《无有慰藉》 摄影展亮相

记者 陈中秋 摄
4月13日,摄影师陈杰的《无有慰藉》摄影展在杭州天目里目里空间开展,这也是他的首次大型个展,展览持续至5月22日。
展览呈现106件作品,以三个篇章展开,策展人刘旻采用“开放式动线”,消解线性叙事的强制性。在展场设计上,摒弃了一切装饰性元素,以纯粹的几何结构与谨慎的光线控制,构筑出一处供凝视与沉思的场域。
展览的主角陈杰,是中国著名记者、报道摄影师和摄影艺术家,曾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等奖项和荣誉,目前生活在杭州。
此次展览的第一篇章“毒彩”,展现了工业足迹对自然形态的扭曲。第二篇章“殇迹”,记录了灾难现场如何被世界遗忘后又如何缓慢愈合。第三篇章“生境”,展出了《悬崖村》系列作品,记录四川凉山悬崖村落近年来的变迁。
陈杰说,展览现场80%的作品都是之前没发表过的“边角料”——不是作为新闻报道去拍的,而是在延宕的过程中,身心放松时捕捉到的偶然瞬间。它们不像新闻照片那样明确指向一个事件,却在不同程度上探索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展览末尾的8米长墙以“改变”为题,展示这些被记录过的人们如何被看见、被帮助。陈杰说,“照片或许无法改变命运,但它能让一个人感受到被理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