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电站事故中的日本,本以为是个王者,结果却是个青铜

(1/5)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军事 频道  >  正文

福岛核电站事故中的日本,本以为是个王者,结果却是个青铜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事故,电厂的4号机组发生堆芯爆炸。

爆炸产生的高压冲破了反应堆厂房的屋顶,损毁了油管。以至于核电厂内部一片狼藉,不仅石墨块散落一地,燃料四处喷溅,还有大量的放射性产物随着高压冲上天空,并且随着气流飘向远方。

随着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核电厂以及周边的辐射浓度,开始急剧升高。而在核电厂三公里外,便是电厂员工家属居住的普里皮亚特镇,那里住着4.5万居民。旁边的普里皮亚特河,更是基辅水库的蓄水来源。

当天上午11点左右,苏联成立了相关的应急委员会,并于下午赶赴事故现场。当晚8点,鉴于事故产生的严重辐射污染,应急委员会决定疏散居民。

按理来说,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需要疏散当地的居民。但是,苏联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疏散附近居民,也没有公开事故信息。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对于核电事故的处理经验更是欠缺,再加上当时还处在冷战的大背景之下。所以苏联方面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其结果便是事故发生近20个小时之后,周围的居民才开始在政府的安排下撤离,这无疑是错过了最佳的撤离时间。

当然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后续的事故处理过程中,苏联开始全力以赴。4月27日凌晨,防化部队开始进驻,接管事故现场。而在专业人员赶来之前,现场一直是由当地的消防员负责。这些人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在缺乏专业防辐射装备和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坚守岗位。这些人因为长期置身于高能辐射环境中,大部分人都患上了急性放射病。

更值得一提的是,爆炸发生后5分钟内,消防员便赶到了事故现场,并且开始灭火。经过一夜的奋战,几乎扑灭了现场的所有火情,只余下反应堆内部的火灾。没办法,当时堆芯中含有大量可燃的石墨,辐射浓度极高,不仅人员无法靠近,就连机器设备都会失效。最终苏联方面只能是调集直升机,空投沙土等阻燃物质,覆盖堆芯区域。通过隔绝氧气的方式,来熄灭堆芯内部的火情。

当然了,这种灭火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沙土覆盖堆芯之后,在隔绝氧气的同时,也隔绝了热量的散失,成了一个绝佳的隔热层。如此一来,高温下所产生的熔融物,有可能会熔穿反应堆厂房底板。而在厂房下方,则是有着两层水池。一旦熔融物掉落进去,很可能发生蒸汽爆炸。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