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张志勇主任:“心病”还须“心药”医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健康 频道  >  正文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张志勇主任:“心病”还须“心药”医

缺血性心肌病是现代医学定义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心功能减退,常伴随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胸痹”“心悸”“真心痛”“心衰”等范畴。中医认为,其本质是“心脉瘀阻,气血失和”,需从整体出发调和脏腑功能,通补兼施。

中医眼中的缺血性心肌病:心脉不通为本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藏神,缺血性心肌病的核心病机在于“本虚标实”。

本虚: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或心肾阳虚,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不足。

标实:痰浊、血瘀、寒凝等病理产物阻塞心脉,导致“不通则痛”。

长期劳累、情绪抑郁、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年老体衰等因素,均会加剧气血运行障碍,最终形成“心脉瘀阻”的恶性循环。

中医四诊合参:如何辨证分型?

中医确诊缺血性心肌病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心电图、冠脉造影),同时通过“望闻问切”辨识证型:

1. 常见证型与表现

气虚血瘀型:胸闷隐痛、气短乏力、舌紫暗有瘀斑、脉细涩。 痰浊阻络型:胸痛闷重、体胖痰多、舌苔厚腻、脉滑。 心肾阳虚型: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水肿、脉沉迟无力。 气阴两虚型:心悸盗汗、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 舌脉诊关键

舌象:舌质紫暗提示血瘀,舌体胖大伴齿痕多为气虚,舌苔白腻多为痰浊。 脉象:脉沉细弱主虚证,脉结代(心律不齐)为心气不足,脉涩滞为血瘀。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张志勇大夫:

“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症状,患者胸口有发散性阵痛,像扎针一样。所以当有些人出现胸前区疼痛时,往往认为自己是得了冠心病,但是有些类似于心绞痛的症状,并非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张志勇介绍在日常门诊中,临床中可见冠心病患者,胸前区疼痛,有些可能是胃食管返流,也可能是肝郁等问题,所以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张志勇的中医治疗方略

第一,调气

气为血之帅,血液运行需要气为推动力,所以张志勇喜用补气药物,第一味药便是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第二味药为黄芪,张志勇介绍黄芪不仅仅是补气良药,还有强心、生肌的作用,帮助修复心肌细胞。此外,再根据辨证可配伍皮类药物,如茯苓皮、冬瓜皮等利水消水肿,水肿消则回心的血量就会减少,心腔内压力就会降低,从而憋喘、不能平卧、动则喘吐等症状缓解。

第二,调血

张志勇喜用丹参、川芎、地龙、水蛭等活血化瘀药物,促使血液流通加速,故心脏往外排血的阻力就会减少,进而便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同时配伍柏子仁、白术、枳壳等收敛作用的药物,既可破血活血又可止血。

张志勇大夫特别提示:危险常发生在“坚持一下”中

冠心病发展到晚期的严重阶段。患者一般会出现房早、室早、阵发性室速、早搏、憋闷、心悸、心慌、喘痛、不能平卧,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发展到这个时期的患者只知道最近没发作心绞痛,认为就是好了,而实质上疾病仍在往后扩展,即使患者做了支架和搭桥,仍然不能避免疾病的延伸。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