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脉用中成药”系列培训班首期举办,北京医院杨莉萍教授主讲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近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凭脉用中成药”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以“凭脉用中成药”为主题,由非遗太素脉法传承人、北京医院主任药师杨莉萍教授主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师、医学研究者及中医爱好者踊跃参与。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学术部陈安主任在开班致辞中强调,脉诊是中医诊疗的核心技术,而中成药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此次培训意义深远。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脉象研究专委会会长刘炽京则指出,脉诊是中医的“魂”,中成药是中医的“魄”,魂魄结合方能实现中医药的精准诊疗。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委会秘书长邵广兴主持本次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为期三天,内容涵盖六维脉法、外感脉诊与辨证、中成药适配与方解,注重理论与实操并举,促使亮点频现。杨莉萍教授首先通过十个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成药的临床优势。她从基础脉、复合脉与综合脉入手,揭示了脉象的底层逻辑,解构了脉象的基本组成,并重构了脉象的“四梁八柱”,展示了脉象的“六维空间”。这一讲解让学员们对脉诊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有了全新认识。她还聚焦脉法基础,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六维脉法辨析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病机和病势,并结合中成药的适配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学员们在理论学习后立即施行摸脉实操,现场互动频繁。
接下来,围绕外感辨证与中成药适配,杨莉萍教授系统讲解了辨病因(内因外因)、辨病证(主证兼证)、辨阴阳(阴证阳证)三个方面,并总结了外感病(包括各种感冒、流感、瘟疫)的治疗原则和选药原则。聚焦中成药的方解,通过对经方验方的溯源分析,帮助学员理解中成药的组方原理。
最后,杨莉萍教授详细解读了解表药和清热药的分类及应用,包括风寒感冒用的辛温解表类中成药、风热感冒用的辛凉解表类中成药、暑湿感冒用的清暑化湿类中成药,以及应对时疫瘟疫的清瘟解毒和清热解毒中成药,并结合具体案例,通过脉象分析详解辨证施治的思路。
杨莉萍教授表示,脉诊和中成药的应用存在着相当难度。把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即使是中医师,未经专门训练和长期积累也难以掌握。此外,中成药品类繁多、组成复杂,临床应用缺乏系统性培训,有些西医师仅凭说明书选药,导致用药不对证、重复用药等问题。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家克服了部分难点,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本次培训班是“凭脉用中成药”系列培训的首期,内容以外感病的脉象和辛温/辛凉解表中成药为主,后续还将推出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脉象和中成药的系列培训,继续聘请杨莉萍教授等专家授课,通过持续推动中医药诊疗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而为健康中国助力,惠及更多患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