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黄仁勋为“看空”量子计算认错,宣布建立加速量子研究中心,与谷歌、微软开启新竞争

黄仁勋表示,量子计算将赋能AI超级计算机,助力解决从药物研发到材料开发等全球重大挑战,同时希望该合作在创建大规模、实用化的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年被联合国定为“量子科学与技术之年”。随着英伟达加快入局,量子计算将多出一个重磅玩家。英伟达此前就将自己定位为量子计算领域的关键参与者,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品线。

目前,除了不少创业公司,谷歌、微软、亚马逊、IBM等科技巨头也在量子计算布局多年。

去年12月,谷歌发布了采用超导路线的量子芯片Willow,量子纠错能力取得突破。谷歌还计划,今年将构建1000物理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微软和亚马逊也不甘下风。今年2月,微软发布全球首款拓扑架构量子芯片Majorana 1,并称这款芯片的问世表明实用的量子计算距离现实只有几年,而不是几十年。随后,亚马逊发布其首款量子计算芯片Ocelot,宣称能将量子纠错成本降低90%,加快追赶。

IBM则计划在今年发布包含1386量子比特、具有量子通信链路的多芯片处理器,其此前还制定了到2033年的量子计算路线图,以构建计算、纠错能力更强大的系统。

在国内,量子科技也是颇受重视的高科技领域,多次出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不过,目前,国内量子计算研究重镇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

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以及移动、电信等运营商,都曾布局。但出于成本和商用前景考虑,百度和阿里一年多前关闭了量子实验室,将设备转赠科研机构。

今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打破了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

更早前的2月,北京大学王剑威教授、龚旗煌院士团队在量子芯片领域接连取得突破,先后两次在《自然》发表论文。同时,国内也有一批创业企业在进行探索。

“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我国和美国等世界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它是国际科技竞争中我国最有条件、最有基础、最有可能拔得头筹和抢得先机的重要科技领域。”潘建伟院士表示。

在20世纪80年代,量子计算之父多伊奇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为量子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量子计算成为不少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追求的梦想。

不过,量子计算的发展如AI般起起伏伏。显然,正如黄仁勋所说,这个行业还需要更多耐心和理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 03/21 17:00 搜狐科技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黄仁勋为“看空”量子计算认错,宣布建立加速量子研究中心,与谷歌、微软开启新竞争

(5/6)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