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长春二道区的居民,就没有不喜欢劳动公园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两侧一座座高大巍峨的建筑拔地而起时,那片土地上原本居住着的一大部分中国农户都被驱赶到了这个荒芜潮湿的区域。

而伴随着街区的建设,昔日的“二道河子”也渐渐被街区所覆盖,仅剩下短短的一截。昔日的“莲花泡”则被规划成了“和顺公园”,这也是当时长春城内、中国人聚集的区域中,唯一的一座公园。

伪满时期的吉林大路,昔日的水系变为街边的水沟 资料图片

不过,相较于当时中心城区里风光秀丽的“西公园”“大同公园”(今胜利公园、儿童公园),这座公园的营造则显得非常敷衍:公园中央有一个月牙形的大池塘,此外,还有一些树木。除此之外,几乎再无其他设施,也没有人管理,直至日伪政权垮台,这里仍是杂草丛生、荒坟连片,只有稀疏树木、零星野花点缀其间。

“和顺公园”旧影 资料图片

新生的“劳动公园”

新中国成立之后,昔日荒芜的“二道河子”逐渐成为城市新兴的工业区,这座“有名无实”的公园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1954年,公园一带进行了绿化工作,栽植了大量杨树、柳树、杏树,园容、路貌焕然一新。

1958年,周边区域4万名职工、学生、居民,在这座公园之中奋战了一个春天:平均每人挖土1立方米,在这片荒芜的水泡间,疏浚出南北两片池塘;挖出的土,则堆起两座假山。一座占地面积12公顷、水域面积4公顷的公园,初具雏形。

这座因劳动而焕发生机的公园,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名字——劳动公园。

关于这个名字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这座公园是因“劳动"而生‍‍‍‍‍;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一公园周边是长春重要的工业集聚区。

80年代的劳动公园鸟瞰 资料图片

2025 03/24 15:55 中国吉林网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长春二道区的居民,就没有不喜欢劳动公园的!”

(2/5)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