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这两块重庆千年汉碑凭啥现身央视《中国书法大会》?专家解读

在节目中出现的第二件出自三峡博物馆的宝贝则是东汉的熹平石经。它是刻在石头上的儒家经典,同时也是书法史的经典。节目嘉宾吉林大学教授从文俊表示,“它不仅开启了后世刊刻石经的先河,也开启了三国曹魏时期隶书的先河。”

“东汉熹平石经刻于汉熹平四年(175年)至汉光和六年(183年),主持者为议郎蔡邕。”据《贞石千秋——巴蜀碑铭展》策展人刘兴亮介绍,熹平石经的原石共46座,选定《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七部儒家经典正本,由隶书书写,立于洛阳开阳门外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刻于石碑的儒家经典官方定本,又称“汉石经”“一体石经”。

正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的两块东汉《熹平石经》残石

刘兴亮说,但是由于历代战乱,熹平石经多为破败,存世较少。“大家现在到我们三峡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贞石千秋——巴蜀碑铭展》第一单元就能看到其中的我们馆藏的东汉熹平《仪礼》石经残石、《易经》石经残石。”

此外,刘兴亮还特别提到,除了现身《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的两件宝贝外,目前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中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石刻同样值得大家关注。

皇宋中兴圣德颂拓片

它原刻于重庆奉节夔门粉壁崖上,因该摩崖位于三峡水库储水线下,2002年整体切割搬迁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整篇颂文字体正大,气势雄浑,将大宋中兴气象和雄浑的字体风格一体合现,意到,文到,字到。书法颇有“苏体”(苏轼)风格,与唐碑迥异,是巴渝地区宋代摩崖石刻书法的代表作之一。

颂文开头写“惟天昭昭,佑我圣朝,是生光尧”,寄托当时士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下文又提到“东宫出位”,暗指宋孝宗,他是继宋高宗之后,南宋第二位皇帝,这篇颂文就刻于宋孝宗乾道年间。南宋立国,上承靖康之耻,国家百废待兴,孝宗治国很有作为,社稷安泰。这篇颂文既颂扬了孝宗的美德,又有意提振当时南宋社会的民气。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图/视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编辑:邓晞责编:蒋艳,廖异 审核:阮鹏程

2025 03/24 20:58 上游新闻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这两块重庆千年汉碑凭啥现身央视《中国书法大会》?专家解读

(3/4)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