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沙尘暴》,优酷的悬疑实验|对话赵冬苓

人物命运的重量而非案件复杂度,最终决定叙事的尺度。

文|爱捞

编|园长

2024年,优酷的白夜剧场获得了不小的讨论度:

10集的《新生》玩出了一种猫鼠游戏的爽感;28集的《微暗之火》又掀起一股“小镇文学”的流行;最为高能的,是暑期播出的《边水往事》,21集、地域性、冒险,在豆瓣拿下7.9分的高口碑评价。

近期播出的《沙尘暴》也有一点特殊,几乎集齐了以上所有剧的特长:悬疑精品、小镇生活、架空地域。

但《沙尘暴》又不是简单的融合,在影像特质与主题表达上,它又给出了一点新东西:从色调与画面来看,这部剧看起来并不像是符合观众惯常印象的悬疑剧,更像是一部充满年代感的影像纪实;从表达上来看,编剧赵冬苓又想在悬疑中插入资源型枯竭的小城面貌,对熟人关系进行抽丝剥茧。

赵冬苓的大部分作品,几乎都是一稿过,十几集的短剧写一两个月,已经算比较长的时间,但《沙尘暴》从构思到创作历时3年,中间经历了两三次大的推翻修改,完成最后一稿后,赵冬苓发现结局和故事大纲,已经相去甚远。

而从剧本到拍摄完成,《沙尘暴》经历近一年的时间,正式开机前,团队又改了5、6稿才落地最终版本。

《沙尘暴》既是赵冬苓的首部悬疑作品,也是优酷白夜剧场的又一悬疑实验,我们能从中看到诸多熟悉的元素,也能从熟悉的元素中看到新的叙事。

边陲小镇

《沙尘暴》是由一个“锅炉案件”为灵感,产生的一部剧。

在最高检的采访过程中,检察官曾给赵冬苓提过一个“锅炉案”,就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具尸体从锅炉中掉了下来。这个画面对赵冬苓形成一定的冲击,在她的想象里,锅炉轰轰响,人在扒锅灰时突然看到尸体掉落,激起漫天灰尘,场面十分惊悚。

赵冬苓当即决定,一定要写个故事,然后把这样具有冲击力的画面用上,当做绝佳的故事开头,但具体写什么、发生在哪里,完全没有概念。和以往的创作流程不同,《沙尘暴》完全是一个由单一影像反推故事的特殊案例。

从一个画面到剧本的反复修改与推进中,赵冬苓才摸索出了故事发生地的概况:“我想写一个资源枯竭的小城,比如这里有煤矿,后来这个资源没有了,人也离开得差不多,留下的人还想出去,一旦远离家乡又会觉得家乡对自己有莫名的吸引力。”

赵冬苓想讲一个当现代化浪潮席卷而来,那些被留在原地的人们命运困境和挣扎的故事。在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那些被甩在身后的边缘地带,不仅和城市有着一定的经济差距,在关系观念和生存状态方面,也有一定的撕裂感,这种传统生活形态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是赵冬苓想要捕捉的表达。

于是,《沙尘暴》里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漫天黄沙的小镇上,供热站的工人正在扒锅灰,突然看到了一具烧干的黑色尸体,警笛四起,跨时八年的案件,徐徐展开。

拍摄地的选取,历时半年,最终定格在西北的一个小镇。

2025 03/29 07:42 大叔谈娱乐 明珠号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沙尘暴》,优酷的悬疑实验|对话赵冬苓

(1/6)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