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沙尘暴》,优酷的悬疑实验|对话赵冬苓

“我统计了一下,在拍的《五个失踪少年》,刚杀青的《等到你》,我积累的悬疑题材已经不低于五部。写这类题材对我来说,需要在塑造人物、展现宏大背景前提下,做到逻辑严谨,不能说毫无bug,但不能出现太大的bug。”

在赵冬苓看来,悬疑创作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的模式,探索作案动机;一种是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的,然后渐渐织一张破案的网。《沙尘暴》则兼具两种创作方式,让凶手之一先浮出水面,然后在破案过程中,将所有的凶手“连根拔起”,呈现一个熟人关系的盘根错节,让观众对凶手犯罪动机有更为清晰的理解。

让观众知道凶手是如何走到最终这一步的,是赵冬苓在创作《沙尘暴》中的重点,“几乎所有的悬疑故事都在想如何把谜底藏得很深,我觉得这不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悬疑方式!”

随着短剧热的爆发,长短剧融合也在成为长视频平台的一种趋势。

《沙尘暴》虽然只有12集,却是在以精品剧的创作理念打造。相较于常规的悬疑剧,《沙尘暴》的主线人物中融入了七八个主要人物的完整命运轨迹,无论是段奕宏饰演的陈江河,王锵饰演的王良,还是孙佳宁饰演的刘盈盈,在这部剧中的重要性都不分主次——这也是《沙尘暴》的第三个特色,故事本身比案件、角色更重要,它没有主角,而是群像。

“每个角色不论戏份轻重,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历程,从核心人物到看似边缘的配角,都具备独立的人物弧光。”这是赵冬苓始终坚持的叙事观,即便在悬疑的框架下,案件的每个相关者,都是一个“鲜活的人”,“是人物命运的重量而非案件复杂度,最终决定了故事的叙事尺度。”

在赵冬苓看来,短剧和长剧的区别在于,其一是因果关系的链条长短,一个40集的剧,第一集写因,最后一集才写果,短剧的链条要缩短;其二是短剧压缩了人物的成长空间,如果12集以内的短剧既要达到炸场、反转、强刺激的效果,人物塑造的空间就可能减少。

“这可能是我的创作特点,在破案上我没有太大的追求,只希望能够严谨地把一个案子写得精彩,不仅仅是案子,案子里所有的人,都希望它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命运。”

赵冬苓没有吹捧《沙尘暴》。这样的悬疑实验,是长是短,是快是慢,她觉得还需要观众的检验。但她非常笃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希望打开屏幕可以看到“霸道总裁爱上清洁女工”这样的桥段。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2025 03/29 07:42 大叔谈娱乐 明珠号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沙尘暴》,优酷的悬疑实验|对话赵冬苓

(5/6)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