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顾容霆|数字化转型驱动银行审计体系重构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审计模式已难以应对银行业务指数级增长带来的挑战,审计质效提升已进入关键攻坚期。为此,银行机构可从系统重构、技术突破、能力升级三个维度,探索实践银行审计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构建智能化审计基础设施

审计系统架构需突破传统功能模块化思维,构建“1+N+X”智能审计体系。以核心智能审计平台为中枢(1),支撑审计实施平台、模型研发平台、数据治理平台等专业平台(N),延伸开发监管报送、风险预警、决策支持等特色功能模块(X)。通过构建统一数据中台,实现全量审计数据资产化治理,建立涵盖结构化交易数据、非结构化业务文档、流式行为数据的全息数据仓库。

二、深化智能技术融合应用

知识图谱技术可突破传统关系分析局限,构建多维度审计关联网络。通过建立“客户-账户-交易-机构”的四维关系图谱,运用图计算引擎实现担保链穿透、资金流向追踪、关联交易识别等复杂分析。

智能画像体系需构建“客户-员工-机构”三维分析框架。客户画像应整合人行征信、税务、工商等外部数据源,建立包含多个风险标签的评估模型;员工画像需融合行为分析系统数据,构建异常交易预警模型;机构画像应建立包含多项指标的智能评估矩阵。

三、重塑数字化审计能力体系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突破点。基于OCR+NLP技术构建智能文档解析系统,实现合同文本关键要素提取准确率98.6%,财务报告数据自动校验效率提升5倍。开发电子验印智能核验系统,将传统人工验印工作缩短至30秒自动完成。

审计分析能力需向智能化演进:一是构建包含各项基础指标的审计分析模型库,支持灵活组合建模;二是开发审计机器人,实现监管报表自动生成、函证自动发送等流程自动化;三是建立智能预警系统,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业务异常波动。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审计范式的革命性变革。未来银行审计体系应着力构建“数据驱动、智能主导、人机协同”的新型模式,重点突破数据治理、模型迭代、人才转型三大瓶颈。建议建立审计科技实验室机制,每年投入不低于审计预算15%的研发经费,培育具备“数据思维+业务洞察+技术应用”的复合型审计团队,最终实现审计价值从合规检查向战略赋能的根本转变。

(顾容霆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

2025 03/30 21:25 江南时报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顾容霆|数字化转型驱动银行审计体系重构

(1/2)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