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居然是AI生成的 记者调查

(3/5)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居然是AI生成的 记者调查

而在引发大量关注的“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图片和视频中,创作者何先生也告诉记者,AI软件没有强制要求标注“AI生成”字样,是自己在视频上方添加了水印,但后来被盗用者删掉了水印。

有人工智能研究者表示,目前亟须建立统一的规范要求,避免AI以假乱真。

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宋轩:无论是我们个人上传的相关的由AI生成的视频或者图像,还是由软件包括平台发布的等等相关的AI生成的内容,我觉得必须遵守披露和声明原则。所有的内容如果是由AI生成的,无论是在生成的过程中,还是上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声明和披露,就是要明确标注出来,说这个内容是由AI生成的。我觉得对于个人用户,这也是我们在使用AI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道德准则。

AI软件生成的内容是否需要主动标注?

那么,由AI软件生成的图片和视频,究竟该不该主动标注由AI生成?

去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

在图片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而在此次新闻事件中记者发现,原本AI视频的发布者标注了AI生成,而在他人盗用过程中,却对AI生成的标注信息进行了模糊,从而误导了受众。

平台加强监管 AI时代守好信息真实底线

除了AI生成软件和生成者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专家指出,还要在监管方面,发展AI技术来破解、识别AI造谣;相关的立法、执法也需要加强,并在全社会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和科普工作,让公众的辨别力更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 曾持:“生成式AI”的拼接本质和谣言有很强的亲近性,二者都属于“无中生有”——创造看起来真实合理的信息。AI让造谣更加简单和“科学”了,因为AI会根据热点事件总结规律、拼接情节,很快就能制作出符合人们“期待”的谣言,让传播更加迅速。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