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里谁照顾病人、咋收费、值不值?答案都在这儿!

(3/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无陪护病房”里谁照顾病人、咋收费、值不值?答案都在这儿!

在传统观念里,照护生病的亲人是亲情或孝道的体现,将患者完全“交给”医院,可能一些家属难以接受。专家认为,是否入住“无陪护病房”,要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

专家:可从专业护理需求高的科室开始试点

在一定时期内,“无陪护病房”应该是一种补充性的服务选择,而不宜成为所有患者的“必选项”。“无陪护”病房可以考虑从骨科、神经科等专业护理需求高的科室开始试点。

医疗过程参与少 部分家属担心服务不到位

一些家属担心,一位护理员照顾多位患者,服务到不了位。同时,由于家属对医疗过程参与少,一旦发生意外,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专家建议,建立“无陪护病房”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确保“无陪护”病房的服务质量和安全。

Q5

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广“无陪护病房”?

从记者走访中可以看到,我国推行“无陪护病房”试点之所以进展缓慢,患者家属的主要顾虑大多集中在:观念仍然较为传统、担心护理不到位、害怕服务有漏洞,以及监管评估不透明等这样几项上。那么,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去推广“无陪护病房”这一医护模式呢?一起来听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的解读。

加大培训投入 重视家属考核 提升护工待遇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王岳:实际最早我们的病房都是无陪护的,就是在我们医疗机构被推向市场之前。除了探视时间,都要还病区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病人休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发展的趋势应该是全面的无陪护。我觉得关键还是医院要管理好合作的无陪护的服务公司,由病人家属来考核护理人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由护士和护工很默契的长期合作的一种团队关系,我觉得这个是预防纠纷的关键。

专家指出,当前,经严格专业培训的护工数量较少,且由于薪酬待遇不高,人员招聘尤为困难。国家应加大对护工专业培训的投入,并将护理费用纳入医保体系,既保障护工的合理收入,又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从而推动“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的普及。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