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反扒警察的电视剧《黄雀》热播 同名小说出版 王小枪:尽可能往人的内心深处多走一步
《黄雀》以充满年代感的铁路站台为起点,用紧凑的节奏和细腻的笔触,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警匪博弈。它不仅呈现了紧张刺激的剧情,更在时代的褶皱中,探寻人性的明暗与复杂。
金牌编剧王小枪的代表作有《对手》、《县委大院》、《面具》、《功勋》(于敏篇)等,获得过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他笔下的故事不是凌空蹈虚的传奇,而是扎根于烟火尘埃的史诗,他将时代的宏大叙事揉进个体的鸡毛蒜皮中,让主旋律更具人情,让普通人成为命运棋盘上最惊心动魄的执子者。那些奔忙于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英雄”,困在柴米油盐里的“反派”,皆成为时代特色的注脚。
近日,王小枪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作为剧作家,最重要的是有观察能力和悲悯心,而同《对手》一样,《黄雀》中的主人公,和所有中年人一样,面临着困境与压力,“不同年龄的人,解压的方法也不一样,中年人解压的方法可能就是寻找如何才能解压。也许不是在解压,就是在寻找解压的路上,《对手》和《黄雀》里面的中年人也是这样。”
就像打毛衣一样,《黄雀》的针脚需要织得更加严密
悬疑刑侦剧《黄雀》以铁路反扒警察郭鹏飞与其搭档李唐的破案经历为主线,讲述二人如何在短短十二天内与多个盗窃团伙展开高密度智勇较量。剧集摒弃悬浮的“神探”套路,回归真实办案逻辑,无论是扒手惯用的“刀片割包”、“声东击西”等传统偷盗手段,抑或设计缜密的“案中案、局中局”,郭鹏飞与李唐都结合自身经验,缜密分析,通过“还原现场”、“人性分析”等方式,将案件细节仔细研究,最终锁定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