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交通运输局:打造普通国省道现代综合治理枣庄模式 推动“路长制”实现“路长治”
二是完善高效便捷铁路网。相关部门将积极对接国家中长期和省级“十五五”规划两张“铁路网”布局,全力争取济枣高铁南延早日实施,超前谋划枣庄至临沂、枣庄至菏泽等城际铁路纳规立项,尽快补齐枣庄东西向快速铁路短板。深入开展货运铁路联网、补网、强链三年行动,统筹实施潍焦集团、八一热电等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切实打通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
三是拓展通江达海水运网。枣庄市作为鲁南门户,是京杭大运河由江苏进入山东的首个城市,发展内河航运前景广阔。相关部门将尽快修订印发《枣庄港总体规划》,扎实推进薛微航道、城郭河航道等支线航道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台儿庄三线船闸、万年闸三线船闸,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建立完善以集采集销、定制加工、精准配送为支撑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拓展船舶制造、供应链金融等惠航业务,持续发力突破临港经济,推动各港区从“简单装卸港”向“综合物流港”“高效贸易港”“产业集聚港”转型。全面加强与内河大港、重要海港协同合作,持续提升货源组织能力,创新开展船货代理、分拨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内河航运综合效益。
四是构建多点支撑航空网。全力推进枣庄翼云机场尽快建成通航,逐步开通枣庄至深圳、广州、西安、三亚、成都等国内重要城市航线,持续丰富航空客运网络。积极开展滕州、台儿庄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及早谋划薛城、市中通用机场建设,合理布局一批通用航空(直升机)起降点,聚力形成民用运输与通用运输兼备的机场布局。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发挥枣庄市制造业优势,大力培育无人机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做好信息共享、设施共建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积极打造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责任编辑:杜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