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感觉没了,零食里藏着长大的密码 | 睡前聊一会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戴林峰薯片太油、辣条太咸、巧克力太腻,不少年轻人都有同感:小时候垂涎欲滴咽口水的零食,如今一点儿心动的感觉都没了。有网友调侃,吃零食前得先算热量,快乐还没到,焦虑先拉满;有网友自嘲,以为长大后能随心所欲购买零食,如今徘徊在货架前,仿佛一堵毫无欲望的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现象。
跳跳糖炸舌尖雷、无花果丝滋味长、香酥锅巴嚼劲足、干脆面渣钻书缝,零食承载的快乐曾简单而纯粹。如今的年轻人则背负起“配料表焦虑”,戴上了“卡路里紧箍”,这源于“热量赤字”的对账式精算——一包600千卡的炸薯条,需慢跑1小时抵消;3根约90千卡的辣条,约等于跳19分钟健身操……
当年轻人用计算器加减卡路里时,吃零食的趣味已支离破碎,高糖、高盐、高脂等“不健康”标签日渐放大,甚至与肥胖、蛀牙等疾病绑定,零食从“放纵的甜蜜”沦为“代谢的负担”,自诩“惜命”的年轻人不得不重新评估解馋的“代价”。
小时候沉溺于“快乐水”,长大后成了自律的“控糖党”,越来越多年轻人对零食说不:有偏爱“吃草”的轻食者,以果蔬沙拉代餐;也不乏保温杯泡枸杞者,用茶饮的“水饱”抵抗饥饿感。社交媒体上的“零食戒断挑战”动辄万人接力,短暂的味觉享受让位于长期主义的健康管理。当成熟与克制挂钩,零食成了需要抵抗的诱惑。

图片来源:光明网
年轻人对零食的疏离,与按下“倍速键”的生活节奏息息相关。学生时代,闲暇时间多,零食是天然的社交粘合剂:课间分辣条、宿舍嗑瓜子、春游分享蛋糕,孩子们完成情感联结,校门口的小卖部成了社交据点。职场的快节奏,则与零食的慢消遣属性天然冲突,效率至上的办公室文化中,上班吃零食可能被贴上“不专业”标签,格子间里缺乏分享零食的互动场景。而“数字游民”群体壮大,让“键对键”取代了“面对面”,解构了零食的社交属性。
吃独食的快乐,敌不过无人分享的落寞。一些商家试图用“怀旧滤镜”唤醒童年记忆,年轻人似乎并不买单:如今买得起一箱干脆面,凑得出一整套水浒卡,却聚不齐当年蹲在校门口边吃边聊的小伙伴了。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当一人食渐成常态,独处时的零食选择势必回归理性。
零食,也见证着社会角色的重构。儿时用零花钱选购零食,籍此获得经济自主权的初体验,这种“我的钱,我做主”的掌控感令人满足。成年后,想要就能随时拥有,无疑抬高了欲望阈值,当零食唾手可得,情感价值必然贬值。
零食的“祛魅”,是成年生活的现实投射。经济独立的代价,是学会为每一笔消费负责。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自掏腰包的网友们纷纷自嘲:“不是不爱吃,而是到了自己付钱的年纪。”零食从“随心所欲”的舌尖享受变成“可割可弃”的非必要开支,父母那句“等你长大了就懂了”的回旋镖正中眉心,成长在此刻具象化了。质疑大人、理解大人、成为大人,在零食的选择上完成闭环,当父母的镜像投射到自己身上,零食从“叛逆符号”变成“理解纽带”。
可见,年轻人对零食的取与舍,并非简单的口味变迁,折射出消费观念的悄然迭代:零食满足味蕾,体验满足灵魂,物质丰裕时代的年轻人,更乐意为兴趣买单,书架上的新知、旅行中的风景、健身房的汗水,才是“更高级”的社交货币,吃零食的“即时愉悦”被延迟满足取代,映照出“口腹之欲”到“心灵之需”的需求之变。或许,这正是心智成熟的标志之一。
放弃一些东西,是为了让更重要的事物变得可见。挥手告别的不是零食本身,而是那个靠外物获取快乐的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段静谧恬淡的独处,可能比一包薯片更具吸引力。年轻人以更多元的方式寻找快乐,也在更广阔的维度定义幸福,与其说年轻人不爱吃零食,不如说找到了更恒久的幸福配方:自律生活的底气、发现美好的眼界、与世界和解的从容,其间蕴藏的滋味——平淡却真实,克制却丰盛。
这正是:舌尖零食酸甜咸,人生况味清欢淡。
(文 | 戴林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toutiao@em.eastday.com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
来源:东南网
-
00后搭建新型亲戚社交圈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记者实地探访:从陵水漂到三亚的“小孩哥”平安归家后 家人们这么说……
来源:南海网
-
长河派出所的辅警黄海金 收到了一米多长的锦旗
来源:杭州网
-
河南光山:春风和煦采茶忙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 女孩说最硬的话 撒着最软的娇
来源:杭州网
-
浙大“无语良师”碑上第12个名字 是我妈妈
来源:杭州网
-
莫道桑榆晚,农行暖相伴
来源:鲁网
-
男生猛长个却“喜转忧” 医生提醒:异常蹿个需警惕 春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季节,很多家长千方百计想让孩子蹿个子。今年20岁的小陈,一年时间长高了17厘米。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后却“喜转忧”,这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杭州网
-
为了爱情,小伙尝试新疗法没想到临床治愈
来源:杭州网
-
· 9年里为20多万人立遗嘱,浙江遗嘱库发起人叶世娟——守护人生最后最真实的心愿
来源:杭州网
-
平安人寿临沂中心支公司:别让保单停交,成为保障“断档”的开始
来源:大众网
-
河南宝泉:花开成海 “郁”见春日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我的风筝记忆丨王同林:风筝印记
来源:大众网
-
烟台有这样一家子 献血百次带来一连串小故事
来源:胶东在线
-
交1580元,包教包会?杭州“太想火”急坏大伯:怎么联系不到了?
来源:杭州网
-
南大学子见义勇为获表彰
来源:南京日报
-
外国友人上世纪80年代在杭州拍的一张照片 40年后寻找照片里的当事人
来源:杭州网
-
黄葛树丨周润:上街
来源:重庆晨报
-
衢州这名宿管阿姨手书记录女生痛经情况,常备红糖和枸杞
来源:杭州网
-
周周:每个中国家庭都需要一个心理疗愈师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