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医 | 我国多省市达成乙肝母婴传播消除目标,侯金林教授解读慢性肝炎防治新路径
我国消除乙肝母婴传播成绩显著
当下,中国在乙肝防治领域呈现出多面图景,既有显著成果,也仍面临挑战。
据侯金林介绍,从流行病学整体情况来看,中国乙肝感染者约占全球总数的1/3。现阶段,我国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已稳步下降至约6%,地域差异明显,南方省份阳性率普遍高于北方。
在降低新发感染率方面,中国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侯金林指出,随着国家消除乙肝母婴传播政策持续落地与深入推进,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超99%。同时,通过综合运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以及为高病毒载量孕产妇在孕期关键阶段使用抗病毒药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显著降低。
侯金林指出,自2015年“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实施以来,我国乙肝母婴传播率降至0.2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低于2%的目标。目前,北京、云南、湖南、广东、海南等多个省市,已通过国家卫健委组织的消除乙肝母婴传播标准认证,今年认证范围还将扩大。
由此可见,降低新发感染率目标有望提前超预期实现。然而,提升公众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依然任重道远,也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题。
筛查和治疗需双管齐下
对于慢乙肝,虽然目前无法 “彻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扩大治疗策略因契合临床需求,在慢性乙肝防治领域备受瞩目。
侯金林介绍说:“以往,对于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的慢乙肝患者,我们通常让其持续观察随访,不急于治疗。但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让更多慢乙肝患者尽早启动治疗,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如今,对于大多数慢乙肝患者,无论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是否正常,都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 这正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范围的原因。